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本解读:从排他性理由到开放性共识——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观念解析

发布时间:2017-08-24 17:15

  本文关键词:文本解读:从排他性理由到开放性共识——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观念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 正统 文本 解析


【摘要】:从文本学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正统"观念,其实质是以文本对象的自足性、解读方式的规范性、解读成果的科学性等合法性理由,力图实现对马克思文本解读权威性的自我认同与建构。从历史上看,这种经典解读的权威建构有其积极一面,但也因其偏执于"嫡庶之争"、"夷夏之辩"的排他倾向,时常使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陷入孤蔽境地。鉴于此,有必要将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合法性依据从排他性理由复归为开放性共识,由此冲破经典解读中的非历史企图,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观念的纠偏与重塑。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 正统 文本 解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与创新研究”(项目号:12BZW0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文本学视野下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反思与创新”(项目号:2013M54072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从文本学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正统”观念兴起于马克思身后的那个权威缺场的时代,并力图通过对经典理论的权威解读来弥补这一权威的缺场。然而,在后权威时代树立经典解读的权威绝非易事,事实是,自马克思去世之后,有关其文本如何解读的问题便一直争议纷起,这种争议是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水河;;从过程思维看马克思主义文论范畴的当代扩展[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成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明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帅;;身体理论视域中的“身体”所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曲师;;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金永兵;文学理论的客观性与主体间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姜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6 陶庭马;方文;;论马克思哲学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7 徐丽霞;;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命运及其当代价值[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8 张弘政;;哲学的科学与科学的哲学:唯物史观的致思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崔丽华;;从分歧走向融合——詹姆逊总体性思想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蒋永福;;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品格[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美珠;;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讨及其意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4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8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9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罗华林;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在职工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贞;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可喜收获——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J];美术;2003年04期

2 张益萍;论争、共识与创获——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第二十届年会综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张弓;;何为“中国化”?——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中的“中国化”问题[J];东方丛刊;2006年04期

4 胡亚敏;;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三十年[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5 胡亚敏;;主持人语:做一个坚定的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工作者[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张永清;;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语境原则[J];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7 孙文宪;;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1期

8 黄念然;;“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9 张良丛;;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焦虑、阐释与走向——“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1世纪”会议侧记[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01期

10 张玉能;;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新型教学[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拓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仁香;;马克思主义文论应直面现实[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连功;陈艳梅;孟方;;在发展中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弓;;中国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欧阳友权;;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保守;;文学不能忘记生活[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暨“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文学的当代性”学术研讨会纪要[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孙书文;;革命语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特质——以周扬文艺思想为个案[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嘉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七卷本《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述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玉刚;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N];学习时报;2010年

2 周由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的力作[N];文艺报;2013年

3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赵秀忠;视野开阔 亲切生动[N];光明日报;2012年

4 张振辉;波兰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亨利克·马尔凯维奇[N];文艺报;2014年

5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课题组;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6 宋俊丽;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的新成果[N];河北日报;2012年

7 记者 陈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改革中前进[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王一川;探访被覆盖的理论原点[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马建辉;维度与走向[N];文艺报;2006年

10 燕世超;强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问题意识[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2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马兆杰;中国文学研究问题争鸣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7年

4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平川;“中马”文论概念体系的形成与“苏马”文论渊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朱珊;“物”的三副面孔[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2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32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