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词英译之意境再现
本文关键词:东坡词英译之意境再现
【摘要】:本文试图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理论融入古典诗词翻译研究,以苏词英译为例,研究宋词英译中的意境再现问题。 意境难以界说,但并不玄虚。简而言之,,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融会的艺术境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而非简单叠加;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宋词英译可从多个角度加以研究。在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启发之下,笔者认为,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华所在,能否成功再现原文意境,应成为赏析译文、评判优劣的衡量标准。 苏词挥洒自如、不拘一格、气象万千、独具魅力;意境丰美深厚、高韬出尘。笔者认为,其佳作在意境上的主要特色可粗略概括为清旷、清雅、清新三类。本文试图结合实例,从不同层面分析苏词英译中的意境再现问题。 在语言层面,从韵律、选词、句法、修辞等角度展开分析;在审美层面,结合宋词意境的三大美学特征,重点关注意象和情感的再现问题,从各类意象(描述意象、比喻意象、象征意象)之美、意象组合(意象叠加、意象并置、意象辐射)之美、意象空白(意象内空白、意象间空白)之美、情感之美的再现等方面进行探讨,考察苏词英译中的意境再现。 最后得出结论:再现意境美,应在透彻理解原意的基础上,在语言层面注意把握细节、在审美层面注意显隐得当。此外还应注意观照语境、宏观把握。
【关键词】:苏词 意境 清旷 意象 情感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2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2-19
- 1.1 Studies on Artistic Ideorealm in Transl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12-15
- 1.2 Studies on Su Shi’s Ci-Poetry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s15-19
- Chapter Two Aesthetic Features of Ideorealm of Su Shi’s Ci-poetry19-29
- 2.1 Definition of Artistic Ideorealm19-21
- 2.2 The Artistic Ideorealm of Ci-poetry21-24
- 2.3 Typical Features of Artistic Ideorealm of Su Shi’s Ci-poetry24-29
- 2.3.1 Clear and Broad-minded (Qingkuang)25-27
- 2.3.2 Clear and Graceful (Qingya)27-28
- 2.3.3 Clear and Fresh (Qingxin)28-29
- Chapter Three Linguistic Analysis on Reproducing Ideorealm of Su Shi’s Ci-Poetry29-37
- 3.1 Rhyme Scheme29-31
- 3.2 Choice of Words31-33
- 3.3 Grammatical Structure33-35
- 3.4 Figures of Speech35-37
- Chapter Four Aesthetic Analysis on Reproducing Ideorealm of Su Shi’s Ci-Poetry37-57
- 4.1 Reproducing the Beauty of Image37-43
- 4.1.1 Descriptive Images38-39
- 4.1.2 Figurative Images39-42
- 4.1.3 Symbolic Images42-43
- 4.2 Reproducing the Beauty of Image Combination43-48
- 4.2.1 Image Superposition43-45
- 4.2.2 Image Juxtaposition45-47
- 4.2.3 Image Radiation47-48
- 4.3 Reproducing the Beauty of Image Blank48-51
- 4.3.1 Blank in Image48-49
- 4.3.2 Blank between Images49-51
- 4.4 Reproducing the Beauty of Emotion51-57
- 4.4.1 Aesthetic Empathy51-53
- 4.4.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53-57
- Conclusion57-59
- Bibliography59-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佳丽;;典籍英译的译者选择及教学培养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2 陈帅;;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郑锦怀;;《红楼梦》早期英译百年(1830—1933)——兼与帅雯雯、杨畅和江帆商榷[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4 罗莎莎;;亲属称谓非亲属化的英译问题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5 王丽娜;;试论汉语公示语的英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王苏娅;;论房地产广告英译的顺应观[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程志兰;;小议公厕的英译问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8 赵洋;;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公示语英译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黄海明;;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赣州红色旅游英译[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0 韦朝晖;;中国古代文论英译的特殊情况及其对策——刘若愚给我们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志坚;;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揭示语英译——从“顾客止步”等的英译谈起(兼与刘永红老师商榷)[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维波;;“少数民族”一词英译探讨[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范思勇;;试议汉语强化词的使用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秀英;;西方汉学家对华兹生英译《史记》的批评视角[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Ellen Handler Spitz;;超现实与超级现实(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魏娉婷;席晓青;;论汉语歇后语的英译策略[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8 李胜志;王晶霞;柴剑波;;方剂学英译中的名词术语翻译体会与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兆云;;从双语辞书中“台湾海峡”不同英译看辞书对译规范的必要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王应云;唐建初;;汉语格律诗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敏;英译公共标识犹如“雾里看花”[N];桂林日报;2005年
2 记者 周寅成;新天地竟有三种英译方式 规范标识当明确责任主体[N];联合时报;2009年
3 周邦友;谈谈商标的英译[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土中国文学英译作品图书零售市场简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王磊;错译路名误导老外[N];文汇报;2004年
6 王春鸣;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被WHO采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记者 欧志葵 通讯员 粤质宣;“道路”英译还是用“lu”[N];南方日报;2009年
8 记者 沈文敏;上海打造“文化地铁”[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魏武;杨宪益获终身成就奖,英译《红楼梦》成经典[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许渊冲;无友不如己者[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洪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3 周丹;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D];中南大学;2012年
4 刘迎春;古法英译话互文[D];苏州大学;2008年
5 薛春霞;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美国化的犹太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陈豪;变奏与聚合: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学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严苡丹;《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李永军;汉语的状语及其英译、葡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孙序;交替传译信息处理过程中语言能力与口译能力的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奇;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看庞德英译古诗的意境再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杜婧;诗词中的数字英译[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梅蕊;接受美学理论在山西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烨;阐释学角度下的李清照词英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瑞红;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探析新疆外宣英译中译者的角色[D];新疆大学;2011年
6 陈灵芝;从顺应论角度看网络新闻标题的英译[D];西北大学;2011年
7 甘慧慧;从框架理论看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玮;电视新闻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陆冰心;从功能主义视角看旅游文本英译[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葛书艺;从文化视角看流行语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8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38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