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交往模式
发布时间:2017-08-26 08:19
本文关键词:文学与交往模式
【摘要】:本文尝试结合历史语境,讨论文学与交往模式间的相互关系,特别着眼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的感知与交往模式的建构和转换产生的影响,结合文学史的观察,考察文学对社会文化变革的反思与创作策略,论述重要的转型期对文学的理解、读者群的变化、文学交往与接受方式转换产生的影响,及其这种交往关系对人的塑造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交往模式 媒介 印刷文化
【分类号】:I02
【正文快照】: 如果我们依照哲学人类学的观点,把人视为瑞士生物学家、人类学家普特曼(Adolf Portmann)所说的自然的“早产儿”,(47)那么这种在出生后无法在自然中独立生存的状态便决定了人对他人的依赖关系,即他的“必然的社会属性”,(Jaeggi:17)也就决定了我们这里所关注的人的交往的基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翟婷婷;;巴赫金狂欢式交往模式与马克思未来理想交往模式之比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2 刘砚;交谈 交互作用 交往模式——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的改造[J];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02期
3 陶源;;交谈交互作用交往模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4 卢晓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交谈交互作用交往模式[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翟鹏玉;;柳宗元会通儒佛的交往模式及文化意义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晶晶;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施雯;学校书记领导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0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4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