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书写的民族文学之维——朝向建构中华多民族翻译史观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中国翻译史书写的民族文学之维——朝向建构中华多民族翻译史观的思考
【摘要】: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视野下,中国翻译史书写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三组关系亟待关注: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翻译;口传文学翻译与书面文学翻译;海外华语文学翻译与本土中华文学翻译。少数民族文学、口传文学和海外华语文学翻译的纳入,可使翻译史在容量上成重量级、在形式上呈多声部,这是突破当前翻译史书写瓶颈所在,也是作为朝向确立中华多民族翻译文学史观的一种努力和书写中国多民族翻译史的一次尝试。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史 翻译史观 书写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活形态民族史诗《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1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M551031) 2012年度“天津工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s2-30)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民族文学是中国少数民族在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英雄传奇、民歌情歌、小说诗歌、戏剧文学等诸多形式的文学瑰宝。她们各具特色,尤其是史诗,如壮族史诗《布洛陀》和蒙藏活形态史诗《格萨尔》,与汉族文学形成了互补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文学是中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生;郭瑞;;1949年前的哈代诗歌翻译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胡志国;;学者眼光与译家技艺的交汇——论赵毅衡的诗歌翻译[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3 孙会军;郑庆珠;;新时期英美文学在中国大陆的翻译(1976—2008)[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伊明·阿布拉;;维汉文学翻译60年成就、特点与展望[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5 陈亚敏;;浅析《圣经》翻译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J];作家;2010年16期
6 黄忠廉,张平,施跃进;冰心与翻译[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7 许崇信;;历史·文化·翻译——鲁迅翻译理论的历史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8 吴建明;郑振铎与翻译[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9 耿强;;一幅中国外国文学翻译史的全景图——评查明建、谢天振合著的《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J];中国翻译;2007年04期
10 张政;张卫晴;;近代翻译文学之始——蠡勺居士及其《昕夕闲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宝锋;;辜鸿铭的读者意识浅析——以辜氏《论语》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3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玉良;;阿瑟·韦利《诗经》翻译中的人类学探索与失误[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景端;文学翻译史的一座里程碑[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许钧;译作:原作生命的拓展与延伸[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林元彪;文章学视野下的林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颖;芬兰的中国文化翻译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何绍斌;越界与想象[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杨丽华;林纾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温年芳;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赵璧;博弈论视角下的重译者策略空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林元彪;文章学视野下的林纾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罗丹;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晓燕;近代文献翻译史上的“伍译”[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苗林;1864-1966:中国英美诗歌翻译百年回顾[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顾忆青;翻译史视野中的报纸副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徐芳;惠特曼《草叶集》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D];四川大学;2007年
6 江倩;培根《谈读书》两译本之文体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玉丰;[D];浙江大学;2004年
8 秀日多;汉藏文学翻译的艺术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王川;由《京华烟云》谈影响可译性的文化机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张玲;从顺应理论看林纾译作《块肉余生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7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0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