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主体性观念的兴起、话语策略及其衰落

发布时间:2017-09-13 02:30

  本文关键词:主体性观念的兴起、话语策略及其衰落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 语言 感性动力


【摘要】:随着"作者之死"、"人之死"或"主体性衰落"等观念的流播,在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语言、符号、结构等业已取代作者、人、主体的位置,当代诗学似乎也接受了"语言说话"而非主体的言说,接受了"语言的狂欢"而漠然于自我表达,语言自足性的幻觉让主体消失在文本之后,主体性成为一种写作上幼稚的表现。这一诗学观念在一个时期确实增加了当代艺术与诗歌文体的复杂性,然而却难以满足人们对话语表述活动的社会伦理期待。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一个热情讨论主体性而语言维度缺失的时代,而今则是语言几乎被本体化,却没有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从主体性理论到语言学转型,在我们的思想语境里并非全然是观念逻辑自身的转型,而是一种充满断裂感受的改变,其中包含着自我意识的断裂与非连续性。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主体 语言 感性动力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语境里,“主体性”观念的兴起与“文革”终结及其历史反思相关,与人性观念、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复出有关,与异化理论的讨论相关,与正在展开的社会变革实践相呼应,伴随着自我、内在性、自由的发现,伴随着文学与诗歌话语表述,主体性观念成为一种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蓊荟;沈晓红;;浅析散文翻译中的意境重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李海燕;;“自然人化”探微——评李泽厚的“自然人化”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吴敏;;试论周扬等延安文人的思想“突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6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高建平;;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王馨曼;;马克思《手稿》与中国美学热[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10 薛富兴;;“后实践美学”略论[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4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9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向丽;论新时期政治抒情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群;传统服饰中造物思想的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3 蒋园园;王蒙文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弘强;高中作文创意中的美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军;传统竹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解淑慧;时尚文化语境中白领青年服装审美取向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兆坤;黄药眠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静;;浅析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6期

2 徐放鸣;;再论人物性格冲破原构思的自然发展——文艺创作对象主体性探微之二[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杜吉刚;;审美现代性诗学的三组悖论[J];艺术广角;2006年01期

4 傅洁琳;康德智;;生态文学批评“人的主体地位”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5 谈清妍;;浅论文学翻译中译者地位的变迁[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高波;;身体主体性与审美关系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7 陈怀凯;谷秀春;;译者主体性和文学翻译的解读空间[J];文教资料;2008年24期

8 林钰源;;俗化:现代艺术的美学走向[J];粤海风;2009年04期

9 周祖谦;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创作主体性思想[J];河北学刊;1990年02期

10 范良芹;;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教材问题的调查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美术系 曹天成;艺术史上的个人观点[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曹静漪 王卫东;强化文学经典意识[N];文艺报;2002年

3 赵牧;文学教育:关乎我们的未来?[N];文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宇;从译者主体性看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翻译[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白路静;确认 超越 受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静;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河北大学;2009年

4 谢葆辉;译者的精神分析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唐金凤;从阐释学角度论《华夏集》中译者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弋;诗人译者的主体性—评王红公英译苏轼诗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静;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威尼斯商人》的三个中译本[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游海霞;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之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9 陈潇;传播理论视角下译文读者的主体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0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40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