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编辑视角探析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以民国美术史书籍写作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16 03:15

  本文关键词:从编辑视角探析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以民国美术史书籍写作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梁启超 民国时期 美术史书籍 美术史观


【摘要】:自清末以来,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史学"成为中国学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史学界不断趋新的有益探索,都为美术史的写作提供了有益指导,主要体现在美术写作体例、美术史观和美术史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在梁启超及其所倡导的新史学影响下,民国时期中国的美术史书籍的写作与研究具有体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对于20世纪下半叶的美术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者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党委;
【关键词】梁启超 民国时期 美术史书籍 美术史观
【基金】: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民国时期天津教育家对美术学科建制的贡献研究”(A120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120.9
【正文快照】: 民国时期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为美术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渠道和物质保障,直接推动了美术史学的发展与传播。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代表的民国主要出版机构中都专门设立了美术部门,由当时著名美术家负责编辑工作。1905年神州国光社聘请画家黄宾虹任编辑,1916年商务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兵;;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J];史学月刊;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玺;1907年安庆起义与晚清政局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王天根;康有为与章太炎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6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袁启君;;湘西情结与沈从文军旅小说创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陈丽平;李义发;;1917年后梁启超的法律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心峰;;艺术学的“三级跳”与新“节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卢家银;;章太炎的出版自由观[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雅峰;;南阳汉画像石、画像砖人物题材的艺术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蔡志栋;;“恢廓民权”的尝试——试论章太炎对直接民主的探索[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6 付清海;;论光复会的瓦解及对民初政治的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7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8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新平;;维新派对新闻业务的理论探讨[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10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运元;章太炎与湖南省宪运动[D];湘潭大学;2010年

7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薛萍;梁启超的“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勇,侯洪颍;蒋廷黻与鲁宾逊的新史学派[J];学术月刊;2002年12期

2 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桑兵;;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敬霞;;谈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9年01期

2 阿旺晋美;关于藏族传统美术理论的定位及其现状和发展[J];中国藏学;2001年03期

3 杨斌;;三十年美术理论与社会生活[J];美术观察;2008年01期

4 秦艮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理论发展的再认识[J];艺海;2011年07期

5 朱青生;关于“现代美术理论翻译系列”[J];美术;1988年09期

6 宗艺;“学院与中国当代艺术”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美术院校学报年会综述[J];齐鲁艺苑;2004年04期

7 曹鹏;;《美术书目盘点与评介》补遗[J];中国书画;2004年04期

8 罗洁;;当代美术交叉学科发展析因[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王胜彩;;师范美术教育中技能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2期

10 ;第一届全国优秀美术理论奖评奖办法[J];美术;198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秀明;;由美术理论教育来看高等美术院校审美教育机制的建构[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黄叶;;仙游画家“二李”述评[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郝金一;;我对新课改下美术学科的认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顾森;;秦汉美术思想缉要[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何清新;;超越“二元对立”——关于中国当代美术批评方法论的一种思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权锦鸿;;试论高校美术直觉教育[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8 卓长春;;军事院校开设美术理论课程的意义及实施[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9 杨絮飞;;以谢赫“六法”形式谈南阳汉画像石“六美”[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江;当前美术理论与创作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梁江;当前美术理论与创作的几个问题[N];美术报;2008年

3 浙江象山县丹城中学 郑旭敏;请守住中小学美术教师的 “美术”阵地[N];美术报;2006年

4 赵力忠 姜宝林;清泉洗心·马硕山中国画作品学术座谈会[N];美术报;2010年

5 金禾 一超;新时期书法发展需要提高本体水平[N];中国艺术报;2006年

6 邵扬 吴晓琳;“文化政策与中国现代艺术”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综述[N];美术报;2005年

7 利铭 一超;新时期书法发展缺乏本体水平的提高[N];美术报;2007年

8 钱海源;关于理论家的无奈及其他[N];美术报;2006年

9 钱海源;对两种“当代艺术观”辩析[N];美术报;2005年

10 于岫立;杨一墨问画舒士俊[N];铁岭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4 荆琦;温肇桐及其美术史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钱为;对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再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董雷;绵延与蜕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柯萍;关于造型基础教育问题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8 赵丹;胡蛮美术史论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9 张澎;写实与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小川;迷失与重塑[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欣馨;高校本科美术史教学与课程优化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福荣;美术理论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性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车巨清;美术教育对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马洋;罗恩菲德的艺术治疗论对我国初中美术教育的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贾丽敏;傅抱石美术史及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阎洁;李本正的美术著述翻译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7 刘阳;应用舞台美术理论开展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继龙;“实践性探究”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黎娜;小学生在绘画课中的积极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黄可心;伦勃朗部分油画艺术观点的解读与体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0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60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