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语高频助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纳西语高频助词研究
【摘要】:纳西族先民创制的东巴文是我国四种自源文字之一。东巴文能够反映人类文字从表形图画过渡到表意、表音古典文字的完整过程。用东巴文记录的东巴古籍文献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作为东巴文研究的重要典籍《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我们从中发现助词是纳西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诸多助词中,唯有“(?)”、“(?)”和“(?)”三个助词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在纳西语语言研究的典籍材料的基础上,以“(?)”、“(?)”和“(?)”三大助词为重点,从语法位置、语法意义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助词是纳西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附着在词或短语上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可以出现在分句、名词、动词或修饰语之后,表语气停顿、突出强调等作用;结构助词“(?)”可以用在小句、形容词、动词后面,其主要作用是充当定语的标志。“(?)”与某类词搭配出现是,主要作句法成分的标志作用。当“(?)”位于作主语的名词或代词之后时,表示前者为主语或施动,起主语标志作用;当“(?)”出现在表时间、地点的名词或词组后面时,标志前面的成分为状语;当“(?)”处于作补语的形容词或副词之前时,起标志补语的作用。除此以外,当“(?)”连续用在几个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中,它主要起强调主语或工具的作用。“(?)”的附着功能很强。它不仅可以附着在作定语的名词、代词或形容词后面,也可以出现在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之后,其语法意义相当于汉语中的“的”,与前面的搭配成分共同组合成一个修饰语。当“(?)”和“(?)”作为结构助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时,两者可以同时存在或以一代二,但不可同时省略。
【关键词】:纳西语 助词 语法 (?) (?) (?)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5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纳西语概述10-11
- 1.2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11-12
- 1.2.1 研究现状11-12
- 1.2.2 选题意义12
- 1.3 研究的对象、目的与方法12-13
- 1.3.1 研究对象12-13
- 1.3.2 研究目的13
- 1.3.3 研究思路方法13
- 1.4 需要说明的问题13-14
- 第二章 助词“(?)”的用法14-28
- 2.1 简介14
- 2.2 “(?)”的词性14-16
- 2.3 语气助词“(?)”的用法16-21
- 2.3.1 分句+“(?)”16-18
- 2.3.2 名词+“(?)”18-19
- 2.3.3 动词+“(?)”19-20
- 2.3.4 修饰语+“(?)”20-21
- 2.4 结构助词“(?)”的用法21-25
- 2.4.1 小句+“(?)”22-23
- 2.4.2 动词+“(?)”23
- 2.4.3 形容词+“(?)”23-25
- 2.5 “(?)”其他的用法25-26
- 2.5.1 引起下文25-26
- 2.5.2 动词“(?)”名词26
- 2.5.3 “(?)”+动词+“(?)”26
- 2.6 总结26-28
- 第三章 助词“(?)”的用法28-35
- 3.1 “(?)”的基本用法28-31
- 3.1.1 主语标志助词28-29
- 3.1.2 状语标志助词29-30
- 3.1.3 补语标志助词30-31
- 3.2 “(?)”的强调功能31-34
- 3.2.1 主语标志词“(?)”的强调功能32-33
- 3.2.2 工具标志词“(?)”的强调功能33-34
- 3.3 总结34-35
- 第四章 助词“(?)”的用法35-41
- 4.1 “(?)”的句法位置35-36
- 4.2 “(?)”前的定语成分36-37
- 4.2.1 主谓短语+“(?)”36
- 4.2.2 动宾短语+“(?)”36-37
- 4.3 结构助词“(?)”和“(?)”的连用37-39
- 4.4 总结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46-47
- 附录(创世经节选)47-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文光;;嫁女调[J];广播歌选;2012年05期
2 王耀芬;和跃;;纳西语使用现状及其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0期
3 和耀;;纳西语四音格词构词方式简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木春燕;;跨文化差异与纳西语国际交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杨鉴,刘兵,普圆媛;纳西语辅音的声学分析[J];民族语文;1998年05期
6 杨维娜;;纳西语比较范畴句法体现中的不对称机制[J];文教资料;2013年36期
7 杨维娜;;浅析纳西语比较范畴的否定[J];语文学刊;2014年04期
8 崔荣昌;;四川汉语方言对纳西语的影响[J];语文知识;2007年03期
9 和新梅;;谈对外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几点体会——以云南丽江对外纳西语教学为例[J];世纪桥;2011年01期
10 李毅;;纳西语的主语和话题[J];青年文学家;201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亮;;纳西语四音格词初探[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美;云南香格里拉纳西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毅;纳西语话题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和福月;纳西语大东话给予和受益事件表达式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6年
4 李红瑶;语言活力复兴:云南丽江四所小学纳西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吴扬;纳西语高频助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6 徐继荣;次恩丁村纳西语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安鸣佳;纳西语依存树库构建和依存分析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三春;纳西语西部方言助词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和丽琼;丽江奉科纳西族的语言使用和语言变迁[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超;基于树到树的汉语—纳西语句法统计机器翻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00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0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