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To Be”、“是”与中西思想的不同特质

发布时间:2017-10-09 20:15

  本文关键词:“To Be”、“是”与中西思想的不同特质


  更多相关文章: to be 本体论 张东荪 卡恩 葛瑞汉


【摘要】:西方本体论依赖印欧语言中动词"to be"的独特品格。葛瑞汉关于系词的讨论以及卡尔纳普对形而上学的批评基于以下观察:古希腊语中"einai"兼有存在与系动词(或者说,述谓)二种功能且存在是主要用法。而且,"兼有"从消极的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混淆",从而导致了"虚假的"传统形而上学问题。卡恩认为,"einai"以表真为基本用法,这一语言现象和古希腊的符合论真理观存在内在关联。另一方面,"einai"在语言学上的"延续体态"特征可以解释Being与Becoming之间、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对立,以及西方传统哲学对前者的偏好。另一方面,葛瑞汉认为,汉语中没有"be",就不会有本质横插在名与实之间。自汉代以来,汉语中实际上已逐渐发展出"是"的系辞用法。"是"既是近指代词,又常常指向事实上的"真"和价值上的"对",三重意义的融合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关键词】to be 本体论 张东荪 卡恩 葛瑞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11JJD720012)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以下问题的重要性:基于汉语的独特经验,通过跨语际的比较研究,考察汉语语法结构和中国思想的基本特质之间的相关影响。[1]中国现代哲学家张东荪的研究堪称先驱。他曾说,在西方思想中,哲学上的本体论、近代科学、宗教上的上帝观、名学上的同一律在根本上是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娅曼;汉语“是”的形而上之谜——“是”为什么发展为判断词?[J];哲学动态;2003年02期

2 杨国荣;;说“道理”[J];世界哲学;2006年02期

3 许苏民;;明清之际的儒耶对话与中国哲学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文刚;;“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7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关祥可;;马泊六的典型代表——浅论《水浒传》中的王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10 高文萍;;析蟾蜍画像所反映的汉人“不死”观念[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王菲;摄影:技术、艺术与文化[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姚洋;高水平陷阱——李约瑟之谜再考察[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2 杨瑞龙;聂辉华;;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3 余从荣,张运华;汉代推行孝道教化的途径及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骆承烈;孝道新解[J];齐鲁学刊;1993年01期

5 黄留珠;汉代的选廉制度[J];唐都学刊;1998年01期

6 陈志武;;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42期

7 王路;“是”之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1999年06期

8 余纪元;亚里士多德论ON[J];哲学研究;1995年04期

9 李约瑟 ,郭之;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J];中州学刊;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雄;多样地把握本质与现象的艺术统一[J];文艺研究;1985年02期

2 杨启蒙;;论本质与现象的中介及其作用[J];湖湘论坛;1990年02期

3 李纪轩;;略论本质与现象的相互转化[J];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刘永富;;本质与现象新论[J];河北学刊;2008年06期

5 杨春长;试论“现象”的层次性[J];河北学刊;1986年03期

6 王启康;;论心理生活中本质与现象的统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李鸿声;论竞争的基本规律[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8 孙利;;魂魄、寤寐与心性——对朱熹精神观的几点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胡懋仁;;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社会基本矛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修和;关于黑格尔“绝对理念”问题的管见[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家骅;教师培训如何既“可爱”又专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本文编号:1002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02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