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语素与语素义的传承
本文关键词:传承语素与语素义的传承
更多相关文章: 传承语素 词义 语素义 语义分析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摘要】:传承语素在由上古词语而语素的演进过程中,其意义对上古义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传承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复杂多样。传承语素的多义项并不在一个层面,可以分为传承义与后起义两种。传承语素中的多义语素与同音语素的区别有赖于对语素义的确切掌握。传承语素中的反义语素,呈现出多素交叉、反义关系古今不一致等特点;而同义语素的语义类型及近义语素间的区别,则表现出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传承语素义的分析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传承语素 词义 语素义 语义分析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现代汉语传承语素研究”(10BYY064)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语素大多数是由上古汉语的词演变而来的。从上古汉语的词发展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构词成分而存在的语素,我们称之为传承语素。[1]传承语素的概念是以历史来源为标准进行语素分类而提出的,不同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共时层面分类标准。与传承语素相对应的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雅静;;和谐社会语境下的休闲文化生活[J];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01期
2 徐倩;;《庐山远公话》中的“将”字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于峻嵘;赵欣欣;;“弱”义组同义词释义关联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刘晓颖;;词义的历时演变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以“恐怕”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熊加全;;《正字通》俗讹字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清桓;;《说文解字》“言”部字的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解读[J];河北法学;2009年03期
7 姜栋;;从“礼”字管窥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礼”的起源[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8 刘宇;;稿约的性质及其法律规制探析——兼评我国著作权立法的完善[J];河北法学;2011年03期
9 张剑平;周念;;“为”与“搞”之比较[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艺凡;;江苏如皋方言词缀简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7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魏玮;;如何用俄语表达中国网络语言——“雷”和“山寨”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晓黎;;汉语词汇发展语素化问题刍议[J];汉语学习;2008年01期
2 杨晓黎;四音节新词语及其成因[J];江淮论坛;1996年04期
3 柯彼德;;试论汉语语素的分类[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4 邢红兵;;留学生偏误合成词的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5 邢红兵;;《(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双音合成词语素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语素义和词义[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潘峰;;“绿色”词群语义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3 贺静坤;;论汉语新词语的词义表面化倾向[J];语文学刊;2008年04期
4 仲崇山;;“船只”“饼干”类词的构词方式[J];语文学刊;2010年05期
5 李荫;;现代汉语多音节词构词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抽样调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6 潘峰;;语素“绿”语义分析[J];语文学刊;2006年06期
7 胡晶莹;;成语体现的古今语词的差异与联系[J];语文学刊;2006年22期
8 姚琳琳;;浅析语素义与词义[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王玉鼎;论名词性并列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之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01期
10 仲崇山;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补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汉语本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陈银科;;非陈述句的语义分析[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王育林;;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谈英译汉词义的准确表达[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王建新;;“大医精诚”别解[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贾君枝;刘焘;李景峰;;基于Web保险信息的语义分析初探[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7 王美娟;;矛盾修辞法的语言学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路;杨玉芳;;口语语篇中语句焦点确定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续子恺;林晔;;基于语义的新闻采集和分析系统在报业的应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董文莉;孟洛明;;XML网管接口一致性测试中XML解析器的开发[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锡伦;词义的性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迟晓春 译;第一生命联合IBM 共同研发语义分析解决方案[N];中国保险报;2010年
3 窦东友(华东师大);英语词汇的矛盾词义现象[N];文汇报;2003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内经》“涕”字词义具有汉代特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刘仁;“语义分析”升级专利机器翻译[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7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8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唐惠忠;高考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技巧[N];山西科技报;2002年
9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涿州市第二中学 杜建强;来分析文言实词含义[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汉江;汉语物象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厚尧;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姜红;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余继宏;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家具形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刘艳平;《汉语大词典》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美娜;偏正式复合名词的词义与语素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萍;汉语语素义对留学生词义获得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朴京淑;《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级复合式动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类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胡晶莹;成语用词特点及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荔;新时期现代汉语新兴双音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红姣;《大纲》中双音名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钟雪君;维吾尔语人体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何颖;法语同义词辨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柯莉;古汉语偏义复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6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0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