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研究方法”专栏
本文关键词:“语用学研究方法”专栏
更多相关文章: 语用学研究 语用学理论 何兆熊 何自然 语言学习 言语行为 研究方法 人类交往 文中 语料库研究
【摘要】:正研究方法是"有关人类交往研究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的问题,语言学习及恰当言语行为规则的研究也不例外"(Wolfson,1986:689)。我国语用学家们一直重视自身学科的研究方法问题。例如,何自然(1999)在"语用学方法论刍议"一文中指出,无论从事哪个学科的研究,没有正确的方法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何兆熊(1999:354)也曾指出,研究方法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只有与研究问题关联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即研究方法的选择应以研究课题为导向。语用学研究的最初成果无一不是源于理论思
【关键词】: 语用学研究;语用学理论;何兆熊;何自然;语言学习;言语行为;研究方法;人类交往;文中;语料库研究;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研究方法是“有关人类交往研究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的问题,语言学习及恰当言语行为规则的研究也不例外”(Wolfson,1986:689)。我国语用学家们一直重视自身学科的研究方法问题。例如,何自然(1999)在“语用学方法论刍议”一文中指出,无论从事哪个学科的研究,没有正确的方法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自然;语用学方法论刍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论语用学研究的新领域——实验语用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刘晓明;;大学生英语发音与听力水平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杨巍;;再谈汉语普通话学龄前儿童音系障碍评估工具构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金飞;;法语简单将来时与英语对应时态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5 文慧;聂建中;;TAPs主观评分研究的回顾与前景[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丁政;谢朝龙;;二语习得语境中的语言知识[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7 徐丹;;论现代外语教学中的英汉对比分析理论[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赵茜;余金燕;;英语专业学习者接受式隐喻能力与阅读水平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贾红霞,王进;打开语言研究的新视野——读《语言学方法论·上篇》[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管延增;丁帅;;北京高校学生的招呼语使用情况再调查[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岩;;信息时代大学外语(俄语)教学的改革策略——“十五”高教科研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曹巧珍;宋阳;田霖;夏寅贲;;无线通讯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李志雪;李绍山;;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对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十年(1993—2002)的统计分析[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远;;浅析对外汉语教师对教学语境的设置[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艳晖;英语专业课程设计机辅语言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辛宏伟;3-6岁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郑国锋;英汉位移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宋婷婷;元认知策略在山东科技大学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萍;“动宾动词+宾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汪方方;多维视野中的俄汉恭维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金丽娜;语言接触中的句法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巍彤;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明艳;元认知策略在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自然;语用·认知·社会文化·外语教学[J];外语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冠连;;语言符号的局限和语用学[J];外语研究;1991年04期
2 徐海铭;论语用学研究的趋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刘根辉,李德华;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4 马冬;;语用学框架中的语境思考[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5 龙桃先;;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9期
6 王凤琴;;语用学与交际能力[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2期
7 李媛媛;;驳语用学是“废纸篓”之谬[J];文教资料;2010年32期
8 I.Kecskes;L.Horn;王小潞;吴庐春;;《语用学探索:语言、认知与跨文化视角》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9 钟福连;;语用学的发展:与修辞学的交汇[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冯炜;“语用学第二届全国研讨会”在济南举行[J];语文建设;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轩治峰;;含意的解读及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开宝;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林书勤;;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唐德根;吴静芬;;语用行为素的耦合与跨文化特殊会话含义的产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姜国权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博弈论和演化论拓宽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褚修伟;程式性言语事件—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叶慧君;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王建华;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兆娟;语用学视角下的双语词典词语定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敏玲;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思涵;微博营销语言的语用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陈杰;语用预设在合同法默示条款中的体现[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赵倩平;时间指示语的语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庞亚飞;“禅门公案”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8 张丽清;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徐姗姗;第三方结束冲突话语策略的语用学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建奇;现代汉语商业营销用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8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0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