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就是A”构式考察
发布时间:2017-10-11 00:34
本文关键词:“A就是A”构式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A就是A”构式 构式构件 构式义 构式语用 构式认知
【摘要】:构式“A就是A”凝炼、主观性强,在现代汉语中高频出现。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及浮现语法理论等为指导,具体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归纳、演绎、分类讨论和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从构式构件、构式义、构式语用、构式的形成和使用、构式理解及与相关构式的比较等不同角度对“A就是A”进行论述。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在“绪论”中,总结了关于“A就是A”研究的五大成果、四类分歧和两大要解决的问题,指出本文要着力解决构式内部的分类及不同类别的比较问题。二、明确了“A就是A”的性质、范围和内部分类。这部分将构式内部分出事实陈述模式和理想化模式两大类,前者偏重强调事实本身,内涵单一、理解直接,后者侧重引申、联想,内涵丰富,理解上间接化。三、构式构件上,从功能着眼把“就是”定性为联系项,指出它联系两个变项“A”和强化主观性的功能;通过数据统计对变项“A”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特别说明理想化模式中“A”的语义特征。这部分还简单提及构式的句法功能。四、构式义上,“A就是A”有“两层三义”,“两层”是基本构式义和构式语用义,“三义”是解释义、强调义和渲情义。“A就是A”的事实陈述模式侧重确认客观存在,有强烈申辩义,渲情义上秉持坚持态度;理想化模式侧重强调对象的特点和本质,渲情义上侧重对主观认定的自信和坚决态度。构式语用上,“A就是A”四种语用特色和四大使用条件。事实陈述模式的注意性强,理想化模式的增值性和经济性更统一,重心偏移制约其实现自身价值。同时,结合浮现语法理论探讨构式的形成和使用,指出“浮现”促使构式的形成,但也制约它的运用。五、构式认知上,“A就是A”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事实陈述模式的解读主要靠元语言认知,用自身来解说自身说明事实的客观性;理想化模式的认知相对复杂,要在多个概念特征中把握住最切合的一个,理想化认知提供说话人的心理预期,转喻机制实现概念到概念特征的转化。六、与其他构式的比较上,与同语式构式“A是A”和“A就A”比较,借此进一步展现“A就是A”的特色。
【关键词】:“A就是A”构式 构式构件 构式义 构式语用 构式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5
- (一) 选题的背景7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
- (三) 研究综述7-13
- 1. 已达成的共识7-10
- 2. 存在的问题10-13
- 3.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13
- (四) 研究对象与内容13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13
- (六) 本文语料13-15
- 二、“A就是A”的性质、范围和分类15-21
- (一) “A就是A”构式界定15-16
- (二) 讨论范围16-18
- (三) 构式分类18-21
- 三、“A就是A”构式构件及句法分析21-29
- (一) 构式常项“就是”21-24
- 1. “就是”的定性21-22
- 2. “就是”的功能22-24
- (二) 构式变项“A”24-28
- 1. 变项“A”的性质24-26
- 2. “A”的音节情况26-27
- 3. 名词性“A”的语义特征27-28
- (三) 句法功能28-29
- 四、“A就是A”构式义和构式语用分析29-41
- (一) 构式义分析29-33
- 1. 构式义29-31
- 2. 两大模式构式义比较31-33
- (二) 构式语用分析33-37
- 1. 构式语用特点和使用条件33-35
- 2. 两大模式构式语用比较35-37
- (三) 构式语用与“浮现语法”理论37-41
- 1. “浮现”促使“A就是A”的形成37-39
- 2. “浮现”制约“A就是A”的使用39-41
- 五、构式“A就是A”的认知分析41-46
- (一) 构式的主观性41-42
- (二) 事实陈述模式与元语言认知42-43
- (三) 理想化模式的认知43-46
- 1. 理想化认知43-44
- 2. 转喻机制44-46
- 六、“A就是A”与相关构式的比较46-50
- (一) 与构式“A就A”比较46-47
- (二) 与构式“A是A”比较47-50
- 七、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5-56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项菊;复说式“X就X”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王灿龙;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3 刘清波;英汉“同语式”的语用修辞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12期
5 张伯江;;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洁琼;“N+Fm+是+N”同语式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9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0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