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机的汉语动词“得”邻接特征考察
本文关键词:面向计算机的汉语动词“得”邻接特征考察
【摘要】:面向计算机,自行研制WordParse软件和DataWord软件,建构前后接续观察和统计系统,采用基于统计的方法对汉语动词"得"在真实文本中的左右邻接特征进行穷尽性研究;通过对动词"得"左右熵的计算,进一步验证对动词"得"左右接续能力的考察结果,从而说明"得"对左右邻接词语所具有的选择性。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动词“得” 邻接特征 分布 统计 熵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得’字识别研究”(11YJJ740061)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得”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极高、意义用法相当复杂的汉字,在不同的语境和上下文组合中,代表了几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属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功能,表达不同的意义。从为计算机识别服务的目的出发,立足于面向计算机的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无论来源、无论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希文;;以计算语言学为背景看语法问题[J];国外语言学;1989年03期
2 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背景之一[J];当代语言学;2000年02期
3 陈晓明,周渝;汉语部分句法分析的研究和发展趋势[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李文浩;;“都”的指向识别及相关“都”字句的表达策略[J];汉语学报;2013年01期
5 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对理论语言学的挑战[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1期
6 黄昌宁;关于处理大规模真实文本的谈话[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亢世勇;《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特点与不足[J];辞书研究;2001年06期
2 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背景之一[J];当代语言学;2000年02期
3 徐海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的转向”原因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李宇明;;信息时代需要更高水准的语言文字规范[J];中国文字研究;2002年00期
5 刘世英;;汉语并列短语词序制约因素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王丁;齐浩亮;吴丽君;;语料库的质量评估模型[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李永康;结构性文本主题词规则化提取:对经验结果的理性预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曾常红;;现代汉语“是”字句的接续功能[J];汉语学报;2007年02期
9 张晶,李生,姚建民,赵铁军;基于目标语词汇组合合理性评价的译文选择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年09期
10 冯志伟;;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俊萍;冯志伟;;CTT在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隋岩;张普;;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进行“有效字符串”提取的初步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亢世勇;常宝宝;刘海润;徐艳华;俞士汶;;全信息标注语料库的开发与应用[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李芸;王强军;张普;;信息技术领域术语自动提取和动态更新研究[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普;;基于DCC的流行语动态跟踪与辅助发现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周扬;;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设计与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强军;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信息技术领域新术语自动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何婷婷;语料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6 隋岩;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有效字符串”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王建会;中文信息处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杨建国;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刘华;基于关键短语的文本内容标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艳丽;复音同义词检索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邓宾;中文词义消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慧;动词“放”的语义角色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世昌;现代汉语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何凤远;基于词频统计的齐夫定律汉语适用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施书宇;幼儿话语名核结构的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建忠;汉语动宾搭配的自动识别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8 刘贤俊;学术论文提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海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的转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冯敏萱;面向计算机的“V_单+A_单”述补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珩,谭咏梅,朱靖波,姚天顺;汉语组块识别[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冯志伟;;国外机器翻译的新进展[J];国外语言学;1980年01期
3 陆致极;;关于广义短语结构语法[J];国外语言学;1986年04期
4 马希文;;以计算语言学为背景看语法问题[J];国外语言学;1989年03期
5 詹卫东;;范围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分析[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6 舒鑫柱,杨尔弘;基于HOWNET的汉语组块分析[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周雅倩,郭以昆,黄萱菁,吴立德;基于最大熵方法的中英文基本名词短语识别[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年03期
8 周强;;基于语料库和面向统计学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J];计算机科学;1995年04期
9 李素建,刘群,杨志峰;基于最大熵模型的组块分析[J];计算机学报;2003年12期
10 鲁川,梁镇韩;信息处理用规则汉语[J];中文信息学报;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一薇;试析汉语动词作谓语应具备的条件[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德力格尔玛;汉语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在蒙古语中的表达形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梁艳君;刘莹;;汉语高频动词“是”的句法功能及翻译[J];理论界;2010年07期
4 张麟声;;关于汉语动词的分类——介绍日本荒川清秀先生对汉语动词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格拉吉丁·欧斯满,雷春芳;动词的翻译[J];语言与翻译;1992年02期
6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自序[J];汉语学习;1993年05期
7 项开喜;语法研究大有可为——《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读后[J];语文建设;1994年03期
8 杨柳;程南昌;;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7期
9 张玉萍;江燕;;汉维语动词重叠式对比[J];语言与翻译;2009年01期
10 佟和龙;;动词拷贝结构的句法推导[J];教学与管理;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习武;刘春阳;;汉语动词次范畴化的形式描写[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冀铁亮;孙薇薇;穗志方;;语言学与统计方法结合建立汉语动词子类框架类型集[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昱琪;周强;;大规模真实文本中汉语动词语法搭配模板的自动识别[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郑定欧;;汉语动词词汇语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陈楚祥;;积极型汉外词典——原则与框架[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熊礼淼;;V+(的)+N偏正结构中“的”的隐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世凯;;语义功能语法的结构主义阐释[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9 陈静;;汉语配价语法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朱琳;;起动/致使动词的类型学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庆株;语法理论意识走向自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怀成;现代汉语动词指称化的层级分布及其类型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进;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刘晓林;特殊句式的作格阐释[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季安锋;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路崴崴;“V一下”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恩华;“V到+NP、V在+NP”的句法语义汉韩对比研究及其理论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红双;维吾尔族学习者学习汉语动词偏误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2 金花子;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龙慧;现代汉语动词性“至于”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宋晓;关于韩汉语动词“体”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5 石欣;蒙古国小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永娟;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体的习得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阮氏蕾;汉语动词“吃”的词义与越南语动词“ǎn”对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雪;汉语动词的空间方位表征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明蕾;汉语动词“买”的句法语义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佳娟;转喻的认知研究:汉语作为转喻的语言[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4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4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