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趋向动词不对称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合趋向动词不对称性研究
【摘要】:复合趋向动词是汉语句法成分中一类比较特殊并复杂的动词,它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较为丰富。在对百万字语料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形式上两两对应的复合趋向动词在使用上却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如“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等等。本文试在描写的基础上从复合趋向动词的不对称现象入手,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重要理论剖析产生这种不对称现象的原因,并探究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给出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建议。本文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并重。在比较中挖掘复合趋向补语使用的内在规律。论文第一章以描写为主。在列举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将两两对应的复合趋向动词在空间参照点、类推使用、否定形式的表义情况方面一一进行了对比描写,展示出相对应的复合趋向动词在实际使用中的不对称现象;文章第二章为解释部分。利用认知表征理论知识,从复合趋向动词在立足点、非趋向义和复合趋向动词与动词搭配几个方面考察复合趋向动词产生不对称现象的原因;第三章着重探讨复合趋向动词不对称现象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并给出对外汉语教学建议。本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实验调查,通过认知语言学知识,针对对外汉语的教、学以及教材编写等方面,探索出能够更有效地向汉语学习者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增加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复合趋向动词 不对称 原因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7
- 第一章 含相同语素的复合趋向动词的不对称17-36
- 第一节 含相同语素的复合趋向动词空间参照点的不对称17-20
- 一、上来/上去17-18
- 二、下来/下去18
- 三、进来/进去18-19
- 四、出来/出去19
- 五、回来/回去19-20
- 六、过来/过去20
- 第二节 含相同语素的复合趋向动词类推使用的不对称20-26
- 一、上来/上去21-22
- 二、下来/下去22-23
- 三、进来/进去23
- 四、出来/出去23-24
- 五、回来/回去24-25
- 六、过来/过去25-26
- 第三节 含相同语素的复合趋向动词的否定形式的不对称26-35
- 一、上来/上去27-28
- 二、下来/下去28-30
- 三、进来/进去30-31
- 四、出来/出去31-32
- 五、回来/回去32-33
- 六、过来/过去33-35
- 本章小结35-36
- 第二章 复合趋向动词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36-49
- 第一节 认知表征视角下复合趋向动词立足点的不同36-41
- 一、上来/上去36-37
- 二、下来/下去37-38
- 三、进来/进去38-39
- 四、出来/出去39
- 五、回来/回去39-40
- 六、过来/过去40-41
- 第二节 含相同语素的复合趋向动词非趋向义的不同41-45
- 一、上来/上去41-42
- 二、下来/下去42-43
- 三、进来/进去43
- 四、出来/出去43-44
- 五、回来/回去44
- 六、过来/过去44-45
- 第三节 与复合趋向动词搭配的主体的不同45-48
- 一、上来/上去45-46
- 二、下来/下去46
- 三、进来/进去46-47
- 四、出来/出去47
- 五、回来/回去47
- 六、过来/过去47-48
- 本章小结48-49
- 第三章 复合趋向动词不对称现象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49-67
- 第一节 对教的方面的影响49-56
- 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49-52
- 二、对偏误分析与纠正的方法的影响52-56
- 第二节 对学的方面的影响56-62
- 一、对学习心理方面的影响57-59
- 二、对学习动机方面的影响59-61
- 三、对学习策略方面的影响61-62
- 第三节 对教材编写方面的影响62-65
- 一、根据复合趋向动词的同义性编排知识点63
- 二、强化教材中重点复合趋向动词的注释63-65
- 三、分散编排教材复合趋向动词知识点65
- 本章小结65-67
- 结语67-68
- 参考文献68-71
- 附录71-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英顺;论趋向动词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田宇贺;对“动+趋+名”结构的初步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李建校,曹梦;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机制[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朱巨器;日汉趋向动词的词义辨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1期
5 蒋华;趋向动词“上”语法化初探[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孙斐,定远;九十年代以来的趋向动词研究述评[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马玉汴;;趋向动词的认知分析[J];汉语学习;2005年06期
8 王媛;;跟趋向动词有关的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蒋斌;;“动词+趋向动词”句法及语义关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姚占龙;;动后复合趋向动词的动性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习之;;现代汉语中还有“动词+将+趋向动词”格式[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一涛;山西文水方言的趋向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贤;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莉维;汉语儿童趋向动词习得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小华;汉英机器翻译中趋向动词的处理[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鑫平;《金瓶梅》趋向动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爱凤;趋向动词“来”“去”的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赖明辉;鸠摩罗什译经中的趋向动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琦;汉语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初探[D];北京大学;2011年
7 王敏;《醒世姻缘传》中的趋向动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吕晓军;汉语趋向动词“起来”在“动/形+趋”结构中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梁琳琳;复合趋向动词中反向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樊苏乐;壮泰趋向动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55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5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