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

发布时间:2017-10-21 04:30

  本文关键词: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翻译学 译者中心 译者责任 生态翻译 翻译伦理


【摘要】:译者主导翻译过程、协调"三者"关系、践行生态理性、落实"四合"规范、对话一切"他者",其"中心"地位无可替代,其译者职能责无旁贷。"译者中心"论的更加理性和走向成熟主要呈现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是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导";另一个是翻译伦理中的"译者责任"。文章指出,译者只有通过对包括文本和翻译生态环境在内的一切"他者"承担责任,从生态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的视角审视自己与一切"他者"的关系,才能将一种更大的责任意识融入翻译活动之中。由此观之,从微观翻译行为层面上的"译者中心"到宏观翻译理性层面上的"译者责任",这一理念的衍展将具有生态翻译伦理意义。
【作者单位】: 澳门理工学院;清华大学;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译者中心 译者责任 生态翻译 翻译伦理
【基金】:澳门理工学院科研项目“翻译学学派研究:‘生态翻译学派’透视”(RP/ESLT-06/2009)课题资助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08BYY007)的一部分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引言当我们着眼于吸收中外学人关于译者问题的研究成果时,我们发现,围绕译者而展开的研究已成为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译者研究自古有之,今日更盛。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重要转折,文化研究取向的盛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发现了译者,译者的“显身”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功泽;;一个“转向译者”的理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评介[J];博览群书;2006年02期

2 胡庚申;;关于“译者中心”问题的回应[J];上海翻译;2011年04期

3 柯飞;译史研究,以人为本——谈皮姆《翻译史研究方法》[J];中国翻译;2002年03期

4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5 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中国翻译;2004年03期

6 孙致礼;;译者的职责[J];中国翻译;2007年04期

7 王宁;;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解构与建构[J];中国翻译;2011年02期

8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周邦友;谈译入语的可接受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刘晓峰;;从SL-TL语域比较的角度谈翻译中的语域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朱明胜;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付昌玲;从解释学法则看译者身份的转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绮锋;;翻译活动之中译者的功能——以生态翻译为中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曾杰;;解读建筑防火的内在法则——“一分为三”的建筑防火运作理念[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高飞;体育英语英汉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伍争;论陪同口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功泽;;一个“转向译者”的理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评介[J];博览群书;2006年02期

2 王宁;;生态文明与生态批评:现状与未来前景[J];东方丛刊;2010年02期

3 申迎丽,仝亚辉;翻译伦理问题的回归——由《译者》特刊之《回归到伦理问题》出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胡庚申;;翻译生态vs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年04期

5 胡庚申;;关于“译者中心”问题的回应[J];上海翻译;2011年04期

6 王克非;;论翻译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年01期

7 王克非;论翻译文化史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8 谭载喜;语篇与翻译:论三大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7期

9 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10 吕俊;结构·解构·建构——我国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非诚勿扰Ⅱ》的字幕翻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丁岚;;电影片名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视角[J];电影文学;2011年14期

3 毛慧青;;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翻译[J];华章;2010年26期

4 林景英;;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策略选择[J];林区教学;2011年09期

5 徐张;;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12期

6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年06期

7 安澜;徐剑;;翻译研究中的译者转向——兼论Douglas.Robinson翻译理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赖德富;;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看广告翻译的多维转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年02期

10 董爱华;高越;;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实用文本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一宁;;再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圣白;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晓铮;从译者责任的角度看林语堂和林戊荪的《论语》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莉莉;生态翻译视角下ǎ爱玛ǐ的两个中译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雪芹;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严译《天演论》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4 雷虹;和谐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角色与地位的新阐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宋海芽;张谷若译本《还乡》的生态翻译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郑慧娟;生态翻译学参照下的译者中心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唐巧玉;生态批评角度之生态翻译学批判[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1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71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