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词性序列的分类
本文关键词:自然语言词性序列的分类
【摘要】:采集142份主题句作业自然语言语料数据,利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平台构造自然语言的词性序列;经过语言结构粗粒化处理,建构由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代词等4种实词构成的词性序列分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词性含量的自然语言词性序列分类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0%;基于词序位置的自然语言词性序列的分类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95%.自然语言的词性序列分类模型在语言认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揭示和证实语言与心理信息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而且可以通过客观的语言符号对内隐的心理信息做出科学的评估.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关键词】: 自然语言 心理信息 词性 词序 分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ZH106)
【分类号】:H0-05;TP391.1
【正文快照】: 1问题背景语言表征是心理表征的符号现实,个体的心理差异具有外显的行为学倾向[1].已有的语言与心理相关性的大量研究支持语言影响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现实表征的理论.语言表征与心理表征具有一致性,例如,语言可以引起相应的表情,情绪词的情绪信息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具有自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們;;语言结构干预对阅读理解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2 徐們;科学思维类组的语言结构形式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3 陈少华,郑雪;论个体心理差异的行为遗传学取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韩轶平,余杭,刘威,杨启帆;DNA序列的分类[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年01期
5 李荣宝,彭聃龄,郭桃梅;汉英语义通达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心理学报;2003年03期
6 郭晶晶;杜彦鹏;陈玉霞;彭聃龄;;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J];心理学报;2011年04期
7 刘丽虹;张积家;;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显金;阳军;;DNA序列判别分类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2 蔡春;苗立峰;邓乃扬;;DNA序列特征提取方法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彭聃龄;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4 杨唐峰;俞tb;;国内基于ERP和fMRI技术的语言研究综述[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李光泽;《双语语义表征及其通达机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1期
6 武仲波;;英语词类转换的认知机制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张萍;;英汉语心理词库联想反应的具体性效应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8 田芳;尹德谟;;“知识—认知双元结构”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9 朱永松,蔡光兴,黄斌;DNA序列分析中的数学模型[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卫东;李其维;;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工作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常欣;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士法;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存储单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寿欣;关于场依存、场独立型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的脑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陈湛a;情绪词汇加工的心理生理和病理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9 周晓燕;汉语动物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斯;汉语隐喻认知脑机制的ERP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艳丽;汉英双语者大脑隐喻理解的事件关联电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丹;基于SVM分类机的DNA序列分类方法[D];南昌大学;2010年
4 张丽敏;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的英—汉语义启动效应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5 朱佳j;王符的心理学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群;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和适宜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俊;汉语名源动词生成的句法—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王淑云;英汉人体名词转动的认知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白吉可;维吾尔语—汉语双语语言认知过程及差异性事件相关电位N400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韩亮;英语语篇阅读中先行信息对前后向推理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埃尔·达吕,水金;从智能的基因到基因的智能[J];第欧根尼;2000年01期
2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3 李辉望,郝进仕,石莉;英语名词动用的语义表达及其理解[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传彪;;“名词肿胀症”与英语“名动转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韩华;新词语产生的民众因素透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MOTIONAL MODULATION OF WORD READING[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年04期
7 萧成勇;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衡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2期
8 沈志和;动物名词作动词时的理解和翻译[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9 牛保义;名转动结构式中的功能代谢问题研究[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10 徐盛桓;;论英语名-动词的转化[J];山东外语教学;198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玉玲;语篇分析阅读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В.З.Панфилов;蔡富有;;语言社会属性的若干方面[J];当代语言学;1984年01期
2 李冬;下义关系的不规则性——兼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3 符淮青;构成成分分析和词的释义[J];辞书研究;1988年01期
4 顾曰国;逻辑与自然语言:《自然语言的逻辑》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3期
5 陈思清;语言哲学及其对语言学的贡献[J];现代外语;1991年01期
6 董振东;机器翻译与汉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2年04期
7 方立;生成语法与非生成语法[J];当代语言学;1994年04期
8 李宇明;数学语言初见(五)[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08期
9 陈汉杰;试论思维、语言和逻辑的关系——兼谈语言逻辑研究的基础和性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10 刘明琪;;语言、艺术的同构与异质[J];读书;198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绮丽;段之宓;;机器翻译中自然语言的梯级表示模型[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为蓬;;自然语言应用的容错性[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3 邹崇理;;从范畴语法到 Grail 的自动句法分析[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4 熊文新;;提升自然语言向中间语言转换准确性的增强处理[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敏之;;“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佩迦;;“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认知考察[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艳鸽;;数理逻辑对句子隐含语义的展示和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何彦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词语规范的评定原则[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晗蕾;;王希杰老师授课笔记摘录[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冉永平;薛媛;;语用信息与学习型外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葆嘉: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居延安邋宋怀强 吴洪林;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话题[N];文汇报;2007年
3 金寅;现代汉语中辅音能否自成音节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陈嘉映;日常语言与哲学[N];文汇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贾婧;口语翻译:突破语言通讯障碍的“法宝”[N];科技日报;2007年
6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孟华 薛海燕;“汉文化的复兴”为什么绕不开汉字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2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张炯;汉语量化结构的形式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孙雪;国际音标符号系统之元音声学特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5 许宁云;汉语篇章零回指的解析与生成:一项基于语料的向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苏娜;福多的心语假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新文;系统Z的量化扩张及其对话语表现理论的处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波;语言游戏论与自然语言量化结构[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熊况;是革命还是夸大?[D];复旦大学;2008年
3 石亚坤;自然语言的人类理解与机器“理解”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鹭;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唐君;基于语料库的自然语言元语言汉语空间语义基元“里”和“里面”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刘黎岗;自然语言中模糊性研究的演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秦亮;显而不易见[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韩斌;论省略的认知理解[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利峰;现代汉语双音形容词定语后“的”字隐现的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国栋;会话涵义的博弈学阐释[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9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8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