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翻译研究:理论与方法
本文关键词:认知翻译研究:理论与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翻译学 翻译过程 翻译能力 实验方法 上勾下联
【摘要】:自国外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研究"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以来,欧洲学者们运用认知科学和先进设备不断设计出种种实验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十数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讨论其优缺点,积极推荐"数法并用"的策略。当今认知翻译学当走"上勾下联"之路,即立足于翻译学,既要向上发展进入到"形而上"理论层面;也应向下联通,进入到"形而下"实验层面。只有真正实现"三合一"目标,才能大力推进我国认知翻译学的建设,尽早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翻译过程 翻译能力 实验方法 上勾下联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自从哲学从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了第四转向,迈入后现代时期(王寅,2012),科学技术和软件开发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其方法也辐射入语言学和翻译学界。加之,在许多西方学者的眼中,“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大致一样,当用现代科技实验来验证有关语言和心理在头脑中运作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泽乾;翻译过程的理性探索[J];外语研究;1988年04期
2 王寅;;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J];外国语文;2012年02期
3 李德超;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4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5 蒋素华;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3期
6 李德超;TAPs翻译过程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2005年01期
7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循莲;田德蓓;;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杨庆华;李丹;;翻译过程思维模式的理性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蔡晓斌;;翻译和谐性的CIN阐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卫强;;翻译中社会文化语境制约下的语义偏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卫强;;从认知语言方法论的角度看文化意象翻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吕文迎;;从翻译过程看译者能力的培养[J];才智;2009年29期
7 张哲;;从英语无灵主语句的角度谈如何培养英语思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贾红霞;;可译性的认知理据——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周金华;;英汉无稿同声传译中的省略——有声思维下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邓震夏;;商务英语词汇教学CLIL模式运用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涂秀青;;认知、逻辑分析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姚文勇;;基于类典型理论的词语翻译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艳;;TEM8英译汉翻译测试受试答题过程内省法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钟晓红;;涉外企业资料翻译[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七辑)[C];2014年
7 黎力铨;;科技翻译:理论与实践[A];海南省首届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林克勤;;认知传播学的宏观学术视野——视角、依据、对象和方法[A];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王寅;;认知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林克勤;;认知传播学的宏观学术视野——视角、依据、对象和方法[A];媒介秩序与媒介文明研讨会暨第二届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尚宏;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温建平;翻译中价值组合体的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5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6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宋志平;选择与顺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张吉良;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东;关联理论在英语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曹秀萍;研究方法论培训对翻译专业硕士论文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3 董媛媛;文化图式视角下《浮生六记》中的文化因素翻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远芳;从认知视角论诗歌隐喻的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丽华;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婉约词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晨;翻译能力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曾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凌红;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新闻翻译[D];温州大学;2011年
9 段委委;认知视角下交替传译策略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轩慧芳;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研究:高-低分组的对比个案[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钱冠连;;西语哲在外语界的传播与未来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2 蔡寒松;心理学口语报告法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科技翻译;2000年03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李德超;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5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6 蒋素华;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3期
7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年05期
8 王寅;;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敏;荣高月;;实用文语境教学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罗选民;黄勤;张健;;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年01期
3 王湘玲;汤伟;王志敏;;西方翻译能力研究:回眸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彭丽嫦;;翻译能力培养与高职翻译课程教学设计[J];南方论刊;2008年06期
5 王树槐;王若维;;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6 王若虹;;翻译技巧与翻译能力培养之策略[J];经济师;2009年09期
7 马淑君;;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0期
8 钟守满;雷雪莲;;以市场为导向,侧重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9 袁翠;;论高职翻译教学之翻译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年11期
10 孙演玉;王芳;;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守满;雷雪莲;;以市场为导向,侧重翻译能力的培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黄勤;;论大学翻译教学中翻译测试与翻译能力的关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茹克燕·肉孜;张燕;田海文;;如何提高翻译能力加强自身修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4 穆雷;;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谊;;从一篇汉译英练习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翻译能力以及对教与学的启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田丽丽;张从益;;从《岳阳楼记》个案英译看中国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危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冯全功;;职业翻译能力与MTI笔译教学规划[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和平;;MTI:翻译能力=职业化+专业化?[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雯静;;阅读与翻译[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田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孜提力·艾海提 (维吾尔族);文学翻译与母语的魅力[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宏;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萌;翻译能力及翻译教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勇;翻译教学中翻译能力与译者能力的主从地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黄群辉;试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琦;翻译能力教学中的问题和方法[D];西南大学;2008年
5 袁知乾;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学云;新课标下高中生翻译能力问卷调查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曾弈亮;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本科翻译专业培养计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徐静;《翻译能力培养》(第七章和第八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郜鸿春;基于翻译能力培养的翻译教学模式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仵琳;语言习得与翻译能力的提高[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0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9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