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17:41
本文关键词: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研究
【摘要】:初级口语是留学生口语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此环节口语教学主要是通过交流互动进行的,因此对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课堂中的互动进行研究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研究对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课堂中的互动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探讨。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说明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研究综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初级汉语口语研究、课堂互动相关理论及研究、互动教学的应用研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介绍了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讨论了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具体方法。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主要对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课堂互动教学进行了探讨。首先,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对初级汉语口语课堂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其次,通过案例分析从七个方面对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课堂进行了探究。并对一节典型的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课堂的互动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度描写。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对课堂录音的实证性资料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了调查结果。第四章在第三章案例分析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讨论,总结了中亚留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并从中得到了教学启示。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问题,使学生“可动”;其次,灵活纠正反馈,适时表扬肯定,使学生“愿动”;第三,注重文化交流,增加互动趣味,使学生“主动”;第四,创设互动情境,联系日常生活,使学生“真动”;第五,设计合作学习,提供表现平台,使学生“乐动”;第六,丰富互动形式,增加话语量,使学生“多动”。第五章提出了本研究的价值,并反思了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 初级汉语口语课堂 教学中的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选题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3 研究综述9-16
- 1.3.1 初级汉语口语课研究9-11
- 1.3.2 课堂互动相关理论及研究11-14
- 1.3.3 互动教学的应用研究14-15
- 1.3.4 小结15-16
- 第2章 研究设计16-20
- 2.1 研究对象16-17
- 2.2 研究方法17-20
- 2.2.1 课堂录音17
- 2.2.2 课堂观察与实地笔记17-19
- 2.2.3 访谈19
- 2.2.4 语料转写19-20
- 第3章 调查设计与案例分析20-44
- 3.1 情境介绍20-22
- 3.1.1 教师20-21
- 3.1.2 学生21-22
- 3.1.3 教材22
- 3.2 课堂观察与描述及案例分析22-36
- 3.2.1 组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23-24
- 3.2.2 复习检查中的课堂互动24-26
- 3.2.3 新课导入中的课堂互动26-27
- 3.2.4 生词讲解中的课堂互动27-28
- 3.2.5 课文讲授中的课堂互动28-30
- 3.2.6 综合练习中的课堂互动30-32
- 3.2.7 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互动32-33
- 3.2.8 典型的一节课33-36
- 3.3 调查研究与结果36-44
- 3.3.1 初级汉语口语课堂实录数据分析36-42
- 3.3.2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42-44
- 第4章 调查结果讨论与教学启示44-49
- 4.1 课堂互动教学中的不足及分析44-45
- 4.1.1 互动缺乏多样性44
- 4.1.2 互动缺乏真实性44
- 4.1.3 提问类型分配不均44-45
- 4.1.4 互动类型存在差异45
- 4.2 课堂互动中的优点及分析45-46
- 4.2.1 互动中中介语选择45-46
- 4.2.2 互动中教师话语量的选择46
- 4.3 对教学上的启示46-49
- 4.3.1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问题,使学生“可动”46
- 4.3.2 灵活纠正反馈,适时表扬肯定,使学生“愿动”46-47
- 4.3.3 注重文化交流,增加互动趣味,使学生“主动”47
- 4.3.4 创设互动情境,联系日常生活,使学生“真动”47-48
- 4.3.5 设计合作学习,,提供表现平台,使学生“乐动”48
- 4.3.6 丰富互动形式,增加话语量,使学生“多动”48-49
- 第5章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61
- 后记61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青;意大利汉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家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策略[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4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9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