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口(艹那)溪侗语语音词汇研究
本文关键词:湖南洞口(艹那)溪侗语语音词汇研究
【摘要】:以湖南省洞口县(艹那)溪瑶族乡的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艹那)溪侗语的语音和词汇作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和探析,旨在为(艹那)溪侗语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语言材料,也为侗语方言研究提供语言学上的参考。文章分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艹那)溪瑶族乡的人文地理、历史沿革以及语言状况,阐述侗族和侗语的相关研究,说明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以及本文使用语言材料的来源。第二章,(艹那)溪侗语的语音。包括对(艹那)溪侗语语音的一般特点的说明,对(艹那)溪侗语的声韵调系统、音节结构类型以及声韵调配合关系进行描写,并将(艹那)溪侗语的语音与侗语标准音点章鲁话的语音进行比较,寻求它们的对应规律。第三章,(艹那)溪侗语的词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艹那)溪侗语词汇的一般特点。第二部分是(艹那)溪侗语词汇的分类研究。茹溪侗语词汇根据结构特点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根据词的来源分固有词和外来借词;根据词义关系分多义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第三部分是(艹那)溪侗语的分类词汇表。第四章,汉语方言对(艹那)溪侗语语音词汇的影响。分别从语音和词汇两个方面阐述汉语方言尤其是洞口方言对(艹那)溪侗语的影响。第五章,结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点。附录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艹那)溪侗语的长篇语料,内容包括歌谣、顺口溜、对话以及(艹那)溪风土人情介绍等。二是田野调查日志,记录田野调查的相关过程和经历。
【关键词】:侗语 (艹那)溪 语音 词汇 洞口方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溪瑶族乡的人文地理、历史沿革及语言概况9-12
- 1.2 侗语研究综述12-14
- 1.2.1 侗族和侗语概说12
- 1.2.2 侗语的研究12-14
- 1.2.3 (?)溪侗语的研究14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14-15
- 1.4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5-16
- 1.4.1 研究的方法15
- 1.4.2 研究的步骤15-16
- 1.5 材料来源及相关说明16-18
- 1.5.1 材料来源16-17
- 1.5.2 相关说明17-18
- 2 (?)溪侗语的语音18-39
- 2.1 语音系统18-22
- 2.1.1 声母18-20
- 2.1.2 韵母20-21
- 2.1.3 声调21-22
- 2.2 音节结构22-24
- 2.2.1 音节结构类型22
- 2.2.2 声母、韵母的配合关系22-24
- 2.3 茹溪侗语语音与侗语标准音点语音的比较24-39
- 2.3.1 声母的比较24-28
- 2.3.2 韵母的比较28-30
- 2.3.3 声调的比较30-31
- 2.3.4 部分同源词31-39
- 3 (?)溪侗语的词汇39-103
- 3.1 茹溪侗语词汇概述39-40
- 3.2 词汇的分类40-50
- 3.2.1 单纯词和合成词40-45
- 3.2.2 固有词和借词45-48
- 3.2.3 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48-50
- 3.3 (?)溪话分类词汇表50-103
- 4 汉语方言对(?)溪侗语的影响103-111
- 4.1 洞口方言的语音103-105
- 4.1.1 洞口方言的语音特点103-104
- 4.1.2 洞口方言的音系(江口区)104-105
- 4.2 汉语方言对(?)溪侗语语音的影响105-108
- 4.2.1 对声母的影响105-106
- 4.2.2 对韵母和声调的影响106-108
- 4.3 汉语方言对茹溪侗语词汇的影响108-111
- 4.3.1 (?)溪侗语中汉语借词的构成类型108-109
- 4.3.2 汉语借词对(?)溪侗语词汇的影响109-111
- 5 结论111-113
- 5.1 论文的总体结论111
- 5.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111-113
- 附录113-134
- 附录1 长篇语料113-123
- 附录2 田野调查日志123-134
- 参考文献134-136
- 致谢136-1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莉芳;新晃汉语中的侗语成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石林,黄勇;侗语的形态学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4期
3 曾晓渝;;三江侗语中古汉语借词[J];民族语文;2006年04期
4 付大林;;侗语发展的危机与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唐守奇;;论芷江侗语的濒危[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熊南京;姜莉芳;;南部侗语体词性结构的修饰语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龙耀宏;;侗语方言复音词的历史来源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吴永谊;;论榕江侗语对当地汉语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程博;;壮侗语数量名结构语序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石林;;三省坡草苗的语言及其与侗语的关系[J];民族语文;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丽明;;汉字侗文与方块侗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明生;保护侗语就是弘扬侗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满香;侗语熟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小红;侗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2年
3 梁思娥;侗语量词音变的调查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4 唐守奇;芷江汉语方言与芷江侗语的接触和相互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许杨阳;贵州侗族地区侗语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永谊;车江侗语语音50年变化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7 曾笑丽;湖南洞口(艹那)溪侗语语音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平欢;侗语小舌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9 彭巧燕;新晃汉语与侗语之间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俊芳;车江侗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94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9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