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面对蒙古国学生的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8:03

  本文关键词:面对蒙古国学生的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离合词 对蒙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摘要】:在汉语词汇中有一类非常有特色的词,它们与其他词截然不同,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构成词的两个语素之间结合的并不紧密,它们可以合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分开使用,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离合词。离合词在动词中所占的比率较大,它可离可分的特殊性使得其用法比较灵活,致使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怎么运用才是正确的,其他语言中也很少能有与之相匹配的词,即使是高级阶段的学生都可能避免不了错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的教学也一直是薄弱的一环。本文首先从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开始,简单概述离合词的定义、界定、离析类型和功能等。其次对蒙古国学生汉语离合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三所学校选取了58名学习汉语的蒙古国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问卷结果统计出详细的数据,对他们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分析,思考偏误原因,总结教学对策。
【关键词】:离合词 对蒙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第一章 离合词的简述13-21
  • 第一节 关于离合词的定义和界定13-16
  • 一、离合词的定义13-14
  • 二、离合词的界定14-16
  • 第二节 离合词的离析原因及功能16-18
  • 一、离合词离析的原因16-17
  • 二、离合词离析的功能17-18
  • 第三节 离合词的离析形式及类型18-21
  • 一、离合词的离析形式18-20
  • 二、离合词的类型20-21
  • 第二章 蒙古国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的偏误调查统计21-30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21-24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21
  •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21-23
  • 三、调查内容与题型设计23-24
  • 第二节 蒙古国学生离合词问卷情况24-30
  • 一、不同阶段的同一题型的正确率数据统计及分析24-26
  • 二、不同阶段的同一语法点偏误率统计情况及分析26-30
  • 第三章 蒙古国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的偏误分类分析30-41
  • 第一节 插入动态助词的偏误表现和偏误分析30-33
  • 一、插入动态助词的偏误表现30-31
  • 二、插入动态助词的偏误分析31-33
  • 第二节 插入定语的偏误表现和偏误分析33-35
  • 一、插入定语的偏误表现33-34
  • 二、插入定语的偏误分析34-35
  • 第三节 插入“的”字的偏误表现和偏误分析35-36
  • 一、插入“的”字的偏误表现35
  • 二、插入“的”字的偏误分析35-36
  • 第四节 插入补语的偏误表现和偏误分析36-38
  • 一、插入补语的偏误表现36-37
  • 二、插入补语的偏误分析37-38
  • 第五节 离合词带宾语的偏误表现和偏误分析38-39
  • 一、离合词带宾语的偏误表现38-39
  • 二、离合词带宾语的偏误分析39
  • 第六节 重叠式离合词的偏误表现和偏误分析39-41
  • 一、重叠式离合词的偏误表现39-40
  • 二、重叠式离合词的偏误分析40-41
  • 第四章 蒙古国学生使用汉语离合词出现偏误的原因41-50
  • 第一节 教学方面导致偏误的出现41-45
  • 一、教学上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教学方法41-42
  • 二、教学用书对离合词的处理不当42-45
  • 第二节 学习方面导致偏误的出现45-50
  • 一、蒙古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偏差45-46
  • 二、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受母语的影响46-48
  • 三、蒙古国学生目的语学习的负迁移48-50
  • 第五章 蒙古国学生汉语离合词教学的对策50-63
  • 第一节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50-57
  •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50-51
  • 二、发现式教学法51-53
  • 三、由浅入深,重视重现率,,逐个讲解,突出规律的教学法53-55
  • 四、离合词离析形式的教学法55-57
  • 第二节 课堂练习设计的改进57-59
  • 一、在课堂教学中练习的重要性57-58
  • 二、练习题形式要多样58-59
  • 第三节 其他教学的启示59-63
  • 一、提高课外教学效率59-60
  •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60-61
  • 三、改编蒙古国汉语教材的辅助资料61-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67
  • 附录一67-69
  • 附录二69-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2 蔡国妹;离合词探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沙吾丽·库尔班别克;浅谈离合词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彬;;离合词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肖模艳,张骁;也谈离合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刘江涛;离合词特点再认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郑海丽;;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8 任海波;王刚;;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9 周丽萍;;离合词研究综述[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1期

10 黄晓琴;;“离合词”研究综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琪;;近年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综述[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敬体;一部精品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崔智娟;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16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16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