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位移事件理论下“给”和give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07:11

  本文关键词:位移事件理论下“给”和give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给” give 传递动词 概念框架 句法结构


【摘要】:传递动词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详尽的语料调查,以Talmy(2000)的位移事件理论为主要指导并参考程琪龙(2006)的概念框架理论对汉英典型传递动词“给”与give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揭示汉英传递动词在概念语义框架和句法结构上的异同并解释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产生的原因。以往学界对传递动词所对应的双宾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结构主义侧重于对双宾构式进行界定与描写。转换生成语言学主要从转换与生成的角度解释双宾构式与与格构式之间的转换。认知语言学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局限,将研究重点转向传递动词所表达的传递事件概念框架及其与句法结构的匹配,对传递动词句法结构的生成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解释。但是目前鲜有见到从这一角度出发的系统的汉英比较研究。为了系统地比较“给”与give在概念语义框架和句法结构上的异同,并解释异同产生的原因,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传递事件概念框架模型,将传递事件进一步划分为凸显终点的传递事件概念框架和凸显过程的传递事件概念框架,并进一步研究了它们各自映射的句法结构。我们发现汉英在传递事件的概念框架下基本一致,它们都能投射到双宾构式与与格结构上。汉英传递动词进入的与格构式在结构上基本是一致。但在双宾构式上存在区别,汉语中的双宾构式主要是:[N1+V(给)+N2+N3],[N1+V+N2+N3]仅限于少数“给”和“送”等几个动词;而英语中双宾构式为:[N1+V+N2+N3],几乎所有的英语传递动词都能进入这一构式,同时受到构式压制的作用,少量非传递动词如bake,kick等也能进入双宾结构。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比分析了典型传递动词“给”与give的概念语义框架和句法结构。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比分析了典型传递动词“给”与give的概念语义框架和句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发现:(1)从语义概念来看,首先,“给”与give都是凸显终点的上位传递动词,这源于只关注传递结果时,副事件上的动词“TOG”会得到相应的凸显,而主事件上表示传递方式和特征的具体语义概念会自动隐藏。其次,它们能通过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扩大其使用范围,它们的隐喻化范围比其它传递动词都广泛。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give的隐喻投射范围大于“给”。(2)从句法结构的映射来看,首先,概念语义框架均为[ACT TOG]的“给”和give都能进入双宾结构式,分别体现为[NP1+给+NP2+NP3]和[NP1+give+NP2+NP3],并在实际运用中,通过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扩大其使用范围,句法结构中的题元角色NP1,NP2,NP3分别从原型角色延伸到非原型角色。就题元角色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来看,汉英传递动词“给”和give的双宾结构有八种不同形态,它们使用最多的三种形态是一致的,分别是(1)NP1,NP2和NP3都是原型角色;(2)只有NP3不是原型角色;(3)只有NP2是原型角色。但从语料调查的结果来看,在这三种形态中,汉语中使用最多的是(3),最少的是(2);而英语中的排列顺序却是(2)、(3)、(1)。其次,它们进入与格构式的形态不一致。give作为主要动词进入与格构式,而“给”作为介词进入与格构式。这与汉英两种语言语法体系的类型学差别有关,英语有独立的介词体系,而汉语的介词体系基本上都由动词语法化而来。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H3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向雯;;回避冲突:名词义与句法结构义之间[J];当代修辞学;2011年04期

2 赵小东;熊安慧;;试论使用频率对句法结构合理性的影响[J];钦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赵小东;熊安慧;;试论句法结构的类推与扩展使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2年02期

4 李成滋;刘敏;;现代俄语句法结构的某些变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年03期

5 王绍晶;谈句法结构的特性[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褚敏;;当代俄语句法结构中的分析化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7 陈娟;;对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多角度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丁力;;安康方言中的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赵小东;熊安慧;;适于表情达意的变异句法结构更为规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潘东梅;;“太”否定格式的句法结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喻禾;;浅析认知方式与句法结构的一致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熊学亮;;论构式的认知多义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程书秋;;“V不V”及其相关结构[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莫书亮;苏彦捷;;特殊的句法结构和错误信念理解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荆素蓉;;论汉语话题-说明句法结构框架的英译转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小东;句法规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朴善姬;韩国语副词性依存名词句法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李永军;汉语的状语及其英译、葡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洁;俄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在句法结构中的体现及俄汉翻译策略[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余芳;句法结构相似性对二语句法加工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吉毛才让;面向藏英机器翻译的藏英句法结构对比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朱娟娟;复杂数词的句法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鲁萌;位移事件理论下“给”和give的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6 韩丽丽;俄语对话语义句法结构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张文颖;句法结构的语义层级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U,

本文编号:1184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84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