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词语形成的认知机理
本文关键词:外来词语形成的认知机理
【摘要】:外来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跨文化交流中的认知踪迹和结果。本文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背景,通过理论思辨和案例分析指出,汉语中最初引进的外来新词语是以提取源语词语构式的若干信息为认知参照点并在源语和汉语构式知识的压传作用下形成。源语词语的形义作为参照点的变化及源语和汉语的压传作用力,最终决定这类词语的外来属性。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汉语新词语构造机理研究”(12FYY022) 四川外国语大学青年科研骨干人才培养项目(sisu2011rc05)资助
【分类号】:H136.5
【正文快照】: 1.引言外来词语是跨文化交际的产物。外来词语的成因一般从译介方式分为音译、形译和意译三大类。但前两类的说法常遭质疑:译只适用于义,涉及音、形都只有借用。潘文国(2008)甚至认为不存在译的问题,外来词语形成的成因是“转写”的结果,即语音、字形、语义转写。转写论无疑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有为;外来词: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J];汉语学习;1991年06期
2 刘玉梅;;“吧”族词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刘玉梅;;缩略词语形成的动因及认知限制条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曹炜;再论现代汉语外来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王天翼;王寅;;从“意义用法论”到“基于用法的模型”[J];外语教学;2010年06期
6 刘玉梅;;Goldberg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反思与前瞻[J];现代外语;2010年02期
7 刘玉梅;;语式形成的多重压传机制——认知构式语法系列研究之十一[J];中国外语;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孙银新;;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高丹丹;;英汉借词对比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7 赵蕾;;对词义性质的一些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8 许望;;语言:美感的凝聚——论语言在审美思维过程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9 左杉;;现代汉语词和词汇的定义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樊仕s,
本文编号:1189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8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