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育视角下的虚词词典编撰方法论——以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连词“而”偏误为例
本文关键词:国际汉语教育视角下的虚词词典编撰方法论——以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连词“而”偏误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而”的偏误类型 虚词词典编撰 释义精准度 语言框架
【摘要】:以连词"而"为例,结合印尼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从词典编撰的方法论高度,探讨目前汉语虚词词典仍存在的问题以及理想的虚词词典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编撰等,以提高虚词释义的精准度和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虚词词典编撰的方法论探讨及其实践”(12BYY101)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理论上,留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词典或教科书以及训练的误导等。其中,词典既是教科书编写与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又是学习者解惑除疑最方便有效的手段。虚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数量多而功能复杂,是汉语学习的重点、亮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真;;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虚词的注释[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1期
2 邵敬敏;;《汉语虚词框架词典》编撰的创新思路[J];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才正;曹炜;;《型世言》中“和”类虚词用法分布计量考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杨洋;;“一概”与“一律”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王燕;;从“别V(了)”来看否定副词“别”的用法和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张丽;;试论格式“非……不可”及相关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张明友;;“已经”语法意义新探——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发的思考与探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李娜;;《左传·隐公》助词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刘欣;刘荣;;“毫”和“丝毫”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8 胡静敏;;程度副词“非常”与“格外”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9 蔡颖;;“正”、“在”和“正在”的用法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雷冬平;;“透过”的功能及其概念隐喻[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俞士汶;;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吴云鹏;昝红英;;基于错误驱动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用法规则的自动更新[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买志玉;赵丹;昝红英;张坤丽;;基于例句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丽娟;张坤丽;袁应成;昝红英;;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连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唐薇薇;汉语连词的非连词用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何蔚;“红颜薄命”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真;;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虚词的注释[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1期
2 徐枢;谈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虚词条目的处理[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铮;;留学生汉语语素“老”的使用情况分析及教学策略[J];文教资料;2010年36期
2 梁恩正;;留学生“好不容易”偏误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3 王云路;;《读书杂志》方法论浅述[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孙冬惠;张恒军;;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习得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9期
5 丁丽静;;关于留学生句尾“了”常见错误的分析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0年10期
6 韩晓慧;;说现代汉语的“一点儿”和“有一点儿”[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7 何立荣;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年01期
8 文薇;留学生汉语听力培养教学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9 张舸;;论留学生个性心理词典的构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04期
10 杨恺琴;;谈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梅;;《语言观与方法论》课程笔记摘要[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秀珍;;两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章新传;;余江话的“里”尾[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宁;苑春法;黄昌宁;;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聚类算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敏;;形容词与否定副词“不”组合的语义、句法制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张成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辨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刘胜利;;萍乡方言形容词的特别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郑定欧;;方法论的呼唤[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黑大留学生:汉语改变命运[N];哈尔滨日报;2007年
2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康丽丽;ABB式形容词初探[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刘菲;学汉语有100个理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朱文献;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6 黄继林;说夯[N];扬州日报;2006年
7 王一民;“排忧解难”中的“难”怎么读?[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姜小玲;“保卫汉语”的呼声渐出水面[N];解放日报;2005年
9 杨明方邋单子津;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决赛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叶飞;激情奥运 快乐汉语[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雯;类型学视角下西语形容词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及其与汉语形容词定语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阿利耶夫(Agshin Aliyev);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彭发胜;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D];北京大学;2008年
6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金美顺;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福静;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研究及其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别晨霞;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形容词产出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魏耕耘;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胡建刚;初级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和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5 解晓宁;留学生看图写话中典型“把”字句表现分析及其对教材编写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李俊岩;留学生形声字意符表意意识的实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李芳兰;留学生朗读说话中停延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田靓;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发展及其与语音记忆的关系[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9 施仁娟;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状况、成因和应付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孔祥荣;初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听力课堂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12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1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