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面子观念与爪哇族Rukun Hormat观念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13:32
本文关键词:汉族面子观念与爪哇族Rukun Hormat观念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人 爪哇人 礼貌文化 面子观念 rukun hormat观念
【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益高涨、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全世界的“汉语热”,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别是中国汉族与印尼爪哇族文化,对发展两国关系、文化传播以及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来印尼爪哇岛传播文化的汉族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跟当地人进行交流,为了避免冲突,或多或少也应该理解爪哇文化,特别是爪哇人的礼貌观念。本文拟就汉族与爪哇族的礼貌文化进行对比研究,给在印尼进行汉语教学或文化传播的汉族教师提供参考。汉族礼貌文化表现于面子观念;而爪哇人礼貌文化表现于rukun和hormat观念。汉族在这里指那些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中国大陆人,而爪哇族指生活于印尼爪哇岛或其他岛但认为自己属于爪哇族的印尼人。爪哇族的rukun hormat观念与汉人的面子观念在很多方面相同。两种观念的目标同样是保持社会和谐的关系,同样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尊重他人以及更重视社会利益。两种文化都有泛家族主义文化,喜欢以家人的称呼来称呼他人;这样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同时也可以促进两个人的关系。两种文化也都赞同为了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采取“心里与表面上行为不一致”的措施,于是许多人认为这两种文化具有虚伪的性质。但是,由于rukun hormat与面子观念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因此自然有些差别。其一,爪哇人的rukun hormat似乎比汉人的面子观念更消极,爪哇族所表现出的客气与恭敬他人的态度来自内心自发的害羞与不好意思感觉。其二,两个观念虽然都存在着内外有别现象,但对“外人”的态度有所不同。汉人对陌生人时,有时候因为觉得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会表现得不在乎或不热情,这与爪哇人不同。爪哇人对陌生人虽然不太亲密,但是因为爪哇人对外人(家人和亲朋友之外)有表示rukun (和谐)和hormat(恭敬)的责任,所以爪哇人对待外人或陌生人时表示热情亲切。其三,爪哇人的谦虚与恭敬体现于爪哇语,爪哇语至今仍是具有浓厚等级差别的语言,而现代汉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等级差别(例如“你”与“您”)但却没有敬语。其四,面子与rukun hormat观念同样具有好客特点,但其好客表现有所不同,例如爪哇人去拜访亲戚好友时一般可以直接去,不需要事前通知主人。其五,两种文化的来源不同。面子来自儒学的礼教,而rukun hormat来自kejawen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迅乔;对礼貌原则的再思考[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214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1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