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新世纪以来两岸三地影视剧名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8 08:02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两岸三地影视剧名的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两岸三地 影视剧名 外来词 颜色词


【摘要】:本文对新世纪以来两岸三地的影视剧名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两岸三地影视剧名在命名结构、熟语改编、语符介入和语模套用等方面的共性,以及在常用音节数、一般词汇选择、颜色词频率及语气词使用等方面的个性。研究发现,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殖民文化、生活节奏、历史遗留和地域方言等方面的影响。影视剧名研究对探析两岸三地的文化差异、分析流行词汇来源、理清语言融合脉络及推动汉语教学都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影视剧名是对来源于生活的影视剧内容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后形成的一种媒体语言形式。它既要涵盖时代与生活用语的焦点,又要起到吸引受众和沟通思想的作用。所以,影视剧的命名需要紧随时代语言潮流,考虑所处地域的言语接受度,还要兼顾受众的心理预期,寻求传播言语思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景松;周维网;;台湾国语词汇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申小龙;语言:人文科学统一的基础与纽带——《文化语言学丛书》总序[J];汉语学习;1991年05期

3 刁晏斌;;港台汉语独特的简缩形式及其与内地的差异[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4 仇志群;台湾推行国语的历史和现状[J];台湾研究;1994年04期

5 周殿生;;谈两岸非通用词语[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张静;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张忠梅;社交中程式化语言的功能及变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逯慧;张荣良;;徽州歌谣的艺术魅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沈晓洁;;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伟锋;;跨文化视角下英汉隐喻的互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金巧英;;德汉成语来源及其文化内涵的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侠;;豫东方言里的“V掉”与普通话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周少青;;从言语交际角度看《暗示》的人物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先亮;;文学语言文化特征论[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祝敏青;;小说话语的预设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钟菲;白葵阳;;语言文字与文化的视野融合——瞿秋白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的探索[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钟菲;白葵阳;;语言文字与文化的视野融合——瞿秋白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的探索[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余华;刘楚群;;群体确称语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付玉凤;;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中的文化教学初探[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徐宁;;甲骨文的结构对称性初探[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8 刘兴均;;对荀子正名理论的重新认识[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9 杨帆;;秦文字标准化的发展与应用[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素梅;古希腊民族形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安敬涛;“目的论”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黎芬;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满香;侗语熟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俊玲;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佟菲菲;现代锡伯语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的共有词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杨红艳;天门地区辈分称谓语的话语权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谢蓓;蚌埠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欣胜,林天送;台湾国语新词语一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吴翠芹;缩略语及其与原词语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俞理明;词语缩略的界定及其理论诠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陈文;试论缩略语及其与原词语的关系[J];广西师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杨必胜;台湾新闻的文言色彩与简缩词——两岸新闻用语对比研究之二[J];语文建设;1998年08期

6 侯昌硕;台湾国语的缩略语[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媛;;汉英色彩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李真珠;;从汉韩“红”的语义对比来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兰州学刊;2010年S1期

3 蒋丽平;;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颜色词的联想[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李岚;;论黑色词[J];南平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5 马爱梅;;归化与异化:英汉颜色词语翻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年08期

6 聂勇伟;;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the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J];校园英语;2014年23期

7 赵雪丽;;“颜”外之意[J];英语沙龙(实战版);2013年05期

8 李进玉;;中日色彩观念中的红黄白绿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9 胡珂;;问“赤”寻“绯”——浅析“红”族词的使用情况及其使用频率高低不同的原因[J];文教资料;2010年31期

10 刘慧琴;;论“红包”与“红眼病”——感悟色彩[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东跃;声、色词与有声有色的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33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33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e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