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语言哲学范式转换机制及其构建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语言哲学范式转换机制及其构建
【摘要】:中国当代语言哲学理论维度的嬗变思潮与西方社会的发展变革、语言学思想和语言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契合。当代哲学因其固有的神学——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论性质,陷入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困境,然而,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产物,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定会带来语言的急剧变化。因此,对中国当代语言哲学范式转换机制及其构建是必要的。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运城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语言的特殊魅力不仅承担着人的交际,而且是人的符号性存在。语言哲学是一门以语言这一在者(是者)为对象,并通过语言的梳理、分析来阐释人和人的世界的科学,因此,语言哲学所承担的是人及人的世界,而不仅仅限于对外在物理世界的探索。语言转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纵观西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宪;王丹;;语言转向:从语言学到语言哲学[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2 赵小兵;;老庄的语言哲学与翻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殷猛;熊丽君;;论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当代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罗进军;尹蔚;;辩证地看待语言研究中的几对关系──从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说起[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贾丽娟;;中国古代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徐海女;;从实践唯物主义视角看语言学研究及其应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郭世平;构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新尝试──《语言与认识》评介[J];江海学刊;1995年05期
8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9 罗凤华;;不齐之齐与无物之物——论《庄子》齐物思想的三个层次[J];齐鲁学刊;2012年02期
10 陈伟;廖美珍;;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嬗变与翻译研究范式的变迁[J];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连义;;“语言共性”与“家族相似性”——维特根斯坦和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一[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2 孙守玉;;老子语言思想浅探[J];管子学刊;2013年03期
3 王丹;;文学研究的语媒视界[J];北方论丛;2014年02期
4 梁旭红;;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及表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5 孙作光;;语言转向对口译评价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张国利;;转喻认知模式下的委婉语阐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8期
7 杨萌;;“名实观”视阈下的中西语言哲学探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赵滨宁;;翻译与存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04期
9 王越;张凌;;论老子语言观的翻译对“道”的体现[J];科技视界;2013年26期
10 王丹;;重审20世纪西方语言批评的嬗变脉络[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邹琼;对话与理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丹;语言意识与语言批评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伟;基于语料库的汉英法律施为动词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浩荣;基于范畴理论的中医风邪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杨洋;符号学视角下的文本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琳;俄语外来词的本土化及其深层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郑州;语词研究的语言哲学维度[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王丽;俄语认知命题态度谓词句的逻辑语义及其语用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玉美;哲学解释学与外语教学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姚虹;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孙作光;评价视域中的歇后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曹韵;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方式[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冯文敬;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诠释与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玲;;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观照下的中西译论发展轨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邢福义;;语言学科发展三互补[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3 罗进军;尹蔚;;2005年的语言理论研究[J];汉语学报;2006年04期
4 侯丽红;语言观的演变和语言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俞建梁;;论范畴构建的主体间性——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为视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冯志伟;;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梁祖霞;启蒙教育定终生——狼孩告诉我们的知识[J];科技潮;2002年12期
8 刘高岑;意义理论的演变及其语境-意向模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3期
9 蔡金亭;朱立霞;;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观点、现状与展望[J];外语研究;2010年01期
10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宏礼;论语言哲学中语句的心理功能[J];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李洪生;语言哲学的批判与重建——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到哈贝马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姜胜;语言哲学中“人”(讲话者)的地位问题概览[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陈晓茹;;从语言哲学维度看施莱尔马赫的语言解释学[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5 张玉宏;;巴赫金语言哲学视角下的元话语标记研究[J];兰州学刊;2009年04期
6 宋北平;陈勇;;语言哲学与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J];清华法学;2009年03期
7 谢亚军;;从语言哲学视阈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迟晶;;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探究[J];考试周刊;2009年40期
9 王慧;;是语言的艺术,还是艺术的语言?——对哈罗德·品脱语言哲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10 魏义霞;;儒家的语言哲学与和谐意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熊学亮;;论所指的能指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欧阳燕;;翻译研究的语言哲学途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辛斌;;语言和意识形态[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黄建华;李文伟;卞琴;沈自尹;;语言哲学揭示中医概念分析的逻辑框架:以对“肾精”分析为例[A];第三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路;;逻辑与形而上学[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晓东;;日常生活:西方生活世界理论研究的重要视点[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9 陈常q,
本文编号:1239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3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