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了”构式的识解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1 09:05
本文关键词:“NP了”构式的识解过程研究
【摘要】:汉语中对词类划分的研究表明,体词性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般不作谓语。“NP了”格式是汉语中一个很常用的口语表达,作为一个体词作谓语的用例,语言学对其研究的重心也落在体词作谓语的现象上。传统分析主要采用特征分析法,对其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特性进行分析,但这些特性并不能给此句式中名词作谓语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构式理论和认知语法为此现象提供解释,为此句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对“NP了”构式的阐述并不十分深入。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构式理论、图形-背景理论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探索“NP了”构式中压制现象的本质,并且详细分析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旨在为“NP了”构式的在线识解或意义解读提供统一化的解释。本文研究发现:首先,“NP了”构式的意义生成过程涵盖体词谓语现象和主观量的解读。受到“NP了”构式的压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得到允准进而充当谓语。其压制机制在于将NP和相关的非NP分布在时间线上,使NP的指称潜能被压制,述谓功能得到激发。构式隐含的主观量可由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进行衡量。构式中NP的主观量大小与NP在一定情景中被赋予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密切相关。其次,对于“NP了”构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的分析表明:句法上,根据“NP了”构式中主语(出现或隐含)的性质,该构式呈现出两种语法模式:“(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副词)+NP了”和“(主谓结构)+(副词)+NP了”。句法分析还显示,了必须紧邻NP以满足构式的自足性要求。而对于与“NP了”同现的副词研究表明,可能与“NP了”构式共现的副词通过词汇压制对构式的句法自足性也发挥着作用。语义上,通过分析有着不同性质NP的“NP了”构式的意义构建过程,本研究提出了三个使某个NP进入“NP了”构式的限制性条件。具体说来,在下面情况下NP可以进入“NP了”构式:1)NP的指称功能并不优先于该NP的其他功能;2)NP置于合适的语境中;3)当NP和非NP拥有同一主语时,NP对于“NP了”构式的主语来说是短暂性的。第三,本章进一步把“NP了”构式和“太NP了”,名词动用的“NP了”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区分,从而限定“NP了”构式的研究范围。研究显示,“NP了”构式与句法相似的结构“太NP了”和名词动用的“NP了”结构有着本质的不同,故它们不能归为“NP了”构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12期
2 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谭春健,赵刚;“NP+了”的解释及教学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王世群;;制约名词语作谓语的语义因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8期
5 吴青山;;“NP+了”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1240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4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