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概念及其研究模式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立场概念及其研究模式的发展
【摘要】:立场研究在过去二十年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热点议题。然而对立场内涵的认识却存有较大争议,并由此形成不同的研究模式。本文将立场研究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语义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模式、功能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模式、互动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模式,并对立场概念的发展与研究模式的演变进行梳理,以期深化对立场的认识,促进立场研究在国内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随着语言学研究人文主义倾向的复苏,对话语主观性和主观意义的研究逐渐取代对客观命题意义的研究而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立场(stance)成为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Du Bois(2007)曾指出“我们使用语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表达一定立场”。此前,Och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娅琼;陶红印;;汉语谈话中否定反问句的事理立场功能及类型[J];中国语文;2011年02期
2 郑友阶;罗耀华;;自然口语中“这/那”的话语立场表达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飞;;汉语对话中“别”类否定祈使句的话语功能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王彬;;浅析“这、那”的主观性差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应学凤;;现代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略[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03期
4 杨捷;黄培希;吴蕾;;中国学生认识立场状语句位不当现象探析——基于CEEW和LOCNESS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袁邦株;李雪;;语篇评价研究的4种视角[J];外语学刊;2013年05期
6 胡建锋;;“不是……吗?”反诘问句的前后景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7 张滟;;结构性话语标记:语义-句法-话语界面——以“A就A”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欢迎;“被”字句施事隐显的语体差异及其功能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徐千惠;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高年级学习者写作连接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郭燕春;现代汉语口语中人称代词重复现象的多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飞飞;带回指的疑问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蒙;体育赛事汉语即席评论的态度资源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曹波;“不就X(吗)?”构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秀玲;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2 沈家煊;;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3 张伯江;否定的强化[J];汉语学习;1996年01期
4 奥田宽,周刚;汉语的任意性指示词“这”──有关语用学的探讨[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5 董付兰;谈反问句及其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6 丁启阵;;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7 杨玉玲;;单个“这”和“那”篇章不对称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8 胡德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反问句研究综述[J];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10 姚双云;;《话语中的立场表达:主观性、评价与互动》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3 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雅娟;论与方言结合的高师《普通话》课的教学模式[J];孝感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王晓军,于海霞;阅读心理过程与外语教学策略[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王东;论演讲说服基本模式[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03期
4 张航;关于第一堂汉语课的语言模式创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5 李文莉;“话语”的隐喻认知模式[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韩振宇;科米萨罗夫的翻译过程描写方法刍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党静萍,韩维栋;结构式摘要的写作要点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年03期
8 戴曼纯,肖云南;现代语言测试发展:理论与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欧阳旭;;修辞格的变异模式[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韩儒博;;机制与模式[J];今日科苑;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树西;白硕;姜吉发;;模式合一的“减首去尾”算法[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孝宽;曹静;赵晓华;;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田传茂;;摘译新究[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乌兰巴图;;树立语言教育目标 搭建双语提升平台——博州多元文化课程与双语教学模式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廖艳霞;;打造双主体双向建构模式——论互动式教学在大学写作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操作要点[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7 何家宁;李茜;;辞书评论的宏观理论模式[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8 易绵竹;;构筑通用语义码模式的符号学基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沈伟麟;;专科辞典中名词术语的溯源角度及其模式[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10 林杏光;;为NLP创立模式,用HNC研究汉语[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珉;关于“政治”的一个理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林樱;概念的定义和语言的科学性[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3 思文;让语言具有穿透力[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4 崔清新 郭丽琨;人类6700多种语言,,未来百年将消失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叶晓楠;当一名国际汉语交流使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陈明松;“风景”术语溯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于峻嵘;古文字研究与构形关注[N];光明日报;2007年
8 刘永耕;分化字造成的异形词应该怎样统一(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科技名词应规范[N];北京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王宇弘;英汉语通感认知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谭业升;翻译中的识解运作[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浪;当代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新进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赵东林;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银丽;模糊学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2 冯雅姝;以图式理论分析企业精神传播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左燕青;商务口译质量评估探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吴冬;《搜神记》名词同义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5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唐媛;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史丁丁;认知推理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杨洁;译者的翻译审美心理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晨;“哥伦比亚在北京”暑期汉语项目个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李滨;同声传译中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4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