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英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摘要】:情态系统视角下的人际意义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鲜有人研究英语和汉语中通过情态系统传递人际意义的异同。为此,本研究从情态系统三个分支(情态助动词、情态附加成分和情态隐喻)出发,对比分析英语政治新闻和汉语政治新闻中人际意义的异同。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情态助动词在英语政治新闻和汉语政治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在两种新闻中传达的人际意义有何异同?2)情态附加成分在英语政治新闻和汉语政治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在两种新闻中传达的人际意义有何异同?3)情态隐喻在英语政治新闻和汉语政治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在两种新闻中传达的人际意义有何异同?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CNN和中国日报的官方网站上分别下载了十篇发表于20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政治新闻作为研究语料,并根据韩礼德(1994)对英语情态系统的分类以及马庆株(1992)和彭宣维(2000)对汉语情态系统的分类,借助antconc 3.2.4以及笔者后期的仔细审阅筛选出语料中所有的情态成分。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主要是对比分析情态助动词、情态附加成分和情态隐喻在英语政治新闻和汉语政治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定性研究主要是分析三者在两种新闻中传达的人际意义有何异同。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情态助动词(可能助动词、必要助动词和愿望助动词)在两种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传达的人际意义基本相似。可能助动词在两种新闻中的使用频率均最高。这类助动词的广泛使用可以弱化报道者的个人倾向并以一种非绝对性的口吻传达信息。必要助动词在两种新闻中的使用频率基本持平,因为政治新闻的特殊性,报道者必须在特定情况下建立强势有力、无可商榷的形象以确立权威。而愿望助动词与政治新闻的特性相悖,因此,在两种新闻中的使用频率最低。第二,情态附加成分包括语气附加成分(归一度和语气附加成分、时间附加成分和语气附加成分)和评价附加成分。语气附加成分在两种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传达的人际意义基本相似。归一度和语气附加成分在两种新闻中使用频率最高,时间附加成分其次,语气附加成分最后。这是因为归一度和语气附加成分用以传达直接明了的信息以此帮助读者了解报道者的真实意图;时问附加成分能够透露出报道者缄默不能明言的态度;语气附加成分含有报道者的主观倾向并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评价附加成分在两种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存在不同。这类附加成分在汉语政治新闻中比英文政治新闻中更加多样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语政治新闻报道者更倾向于在政治新闻中表达个人态度,而是由于汉语在长期的语言演变后变得丰富生动,从而使得汉语政治新闻报道者在选择评价附加成分时更加灵活自由。第三,情态隐喻(主观显性和客观显性)在两种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传达的人际意义存在差异。客观显性和主观显性在两种新闻中的使用总数基本相同;但是,客观显性在英语政治新闻中的使用频率远小于其在汉语政治新闻中的频率,同时,主观显性在英语政治新闻中的使用频率是其在汉语政治新闻中的两倍。这是因为个人主义在西方盛行,该理念使得英语政治新闻报道者在表达观点时更加自信大胆。然后,中国人秉持中庸之道,因此,汉语政治新闻报道者在表达时会留有空间以避免冲突。以上结论对学生和英语教师的启示是:对学生而言,他们应对整个情态系统有全面细致的理解。这样,在阅读政治新闻或其他类型新闻体时,学生们才能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对英语教师而言,他们应对整个情态系统给出详细的定义和解释以帮助学生锁定被用作情态成分的任一单词或短语。此外,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使用情态系统。如此不断的努力,学生们才能从容应对复杂的情态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H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华涛;;政治新闻的语言特性及其语用策略[J];新闻爱好者;2009年07期
2 杨美平;;英语政治新闻的语篇体裁结构潜势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肖莉;;浅析政治新闻中的隐喻[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0期
4 陈志宏;政治新闻中的商机[J];思维与智慧;2003年09期
5 冷板凳;;门卫的出场费[J];北京农业;2011年32期
6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外文刊物[J];党史天地;1996年06期
7 韩朝阳;;基于Web的动态语料库构建——以中国政治新闻语料库建库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23期
8 晓勤;;你目前最期待什么[J];意林;2007年17期
9 肖蓉;;英语政治新闻的情态取向[J];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10 蔡冰;;隐喻在英语政治新闻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司久岳;美保守派靠非传统媒体夺取政权?[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蔡冰;隐喻在英语政治新闻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3 赵璐;中英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4 李黎;中英政治新闻情态取向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姗;党报政治新闻革新初探[D];浙江大学;2011年
6 韩海华;英语政治新闻中政治人物的指称表达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磊;台湾政治新闻的电视媒体呈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任妍彦;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中美英文报纸政治新闻的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9 宋晓超;[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冯静;预设理论框架下的政治新闻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60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6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