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用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用学解读
【摘要】:社会语用学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现象,探讨语言使用者及语言使用的环境。语码混用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语用学的视角,结合诸多例证,解读语码混用的语用功能和语用意义,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的社会变体。
【作者单位】: 湖南工程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语码混用与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语用学研究”(12WLH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进步、生活变化以及文化丰富对现代汉语的词汇语义系统产生深刻影响,也带来社会语用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语用发展表现为语言从单一化向双语化(甚至多语化)转变(何自然1997:158)。目前,社会语用现象纷繁复杂,其表现形式之一的语码混用逐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永和;;广告语言中仿拟的社会语用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杨永和;;动态顺应视域中的语码混用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3 王建华;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后;;母爱情深——读《白色桅子花的秘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马崴;;“面子策略”对英语教师口语教学的启迪[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马崴;;运用关联理论指导专业英语阅读教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孟建国;;英语广告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特点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资清;李长忠;;系统功能视角下景点介绍对旅游资源的建构——以平遥古城景区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马崴;;英语笑话中的前提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方菲;胡芳;;英文语篇衔接手段及其与中文语篇衔接差异分析——以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稿为例[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冯俊英;;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综合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陈莹莹;;韩礼德衔接理论与语篇阅读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朱德光;;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与其英语语言能力的相关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天文;;风格独树一帜 翻译别具匠心——英美报刊特别报道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林素容;;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蕊;;法律条文与商业网站广告的功能语法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邓峥云;;运用语域理论分析时事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娟;;中英文化妆/护肤品广告中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的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顺金;;幽默的合作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丽萍;;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纽约时报》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大陆报道的个案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邬倩;;王建《新娘嫁词》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国华;国际商务信函的语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婷婷;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尹剑波;《老人与海》及其汉译本中的语篇连贯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云;;论格式塔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国文;;莫让苍颉摇头[J];教师博览;1997年12期
3 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4 黄国文;;语码转换研究中分析单位的确定[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5 王建华;语境层级与语义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6 高军;戴炜华;;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7 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2期
8 何兆熊;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9 王建华;礼貌的相对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0 杨永和;;广告语言中的语码混用研究[J];中国外语;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宗信;元语言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9期
2 熊金才;口语同义语码异值现象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3 武金峰;论双语社会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王梦中;;在语感范畴内对翻译策略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5 范琳;语码转换述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许朝阳;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与心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魏炜;;新疆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交际中的语码选择问题[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树新;;论语码选择和转换的社会功能[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钟玖英;;陶行知的语用策略[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0 龙日金 ,彭宣维;语码对位探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轩治峰;;具象-抽象-具象:翻译的一个心理路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枫;打开语言的窗口[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姜国权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博弈论和演化论拓宽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薇;从语码分析视角对《巴黎圣母院》进行符号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2年
2 冷佳萍;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语码切换的ERP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钟尹;中国媒体广告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云川;嵌入语通过语码转换对母体语发展的促进作用——英汉语码转换对汉语发展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韦娟;网络会话中的语码转换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朴哲华;英/朝语码转换的适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丁芸;开封回族语言使用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孙静;论语境顺应[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利平;大学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唐拥军;关联理论与对等理论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70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