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终竟义语词肯定副词用法的历史形成与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13 11:25

  本文关键词:终竟义语词肯定副词用法的历史形成与相关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终竟义 肯定副词 动力情态副词 认识情态副词 时间副词 评注副词 语义结构


【摘要】:在汉语史上,以"到底""毕竟"为代表的终竟义语词曾具有"无论如何"义肯定副词用法。其"无论如何"义位在行、知、言三域分别实现为"一定,非(要);坚决,就是""一定,肯定"和"千万,万万"三个义面。其中,前两种意义的"到底""毕竟"等分别是动力情态副词和认识情态副词。它们始见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到底""毕竟"的动力情态副词用法和"终于,终究"义时间副词用法之间、认识情态副词用法和"毕竟"义评注语气副词用法之间,存在词义上的[前景-背景]倒置关系。动力情态副词"到底""毕竟"等与"高低"类正反叠结副词具有相似的多义模式和句法分布源于其语义结构上的兼容性。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汉语历史语义演变的专题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740014)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跨语(方)言视角下语气副词的语法化研究”(项目编号:12YYC016) 江苏高校哲社研究基金项目“终竟义语词的共时变异与历时演变的跨语(方)言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740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1引言:从终竟义语词的肯定副词用法谈起本文所谓“终竟义语词”,指“终于”“终究”“毕竟”“究竟”“到头”“到底”等在历史上本是表示最终或结束意义的词、短语或跨层组合。经考察我们发现,历史上终竟义语词常具有肯定语气副词(下文简称“肯定副词”)用法。例如(限于篇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菊芬;“毕竟”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演变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秀松;;“到底”的共时差异探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4期

3 陈祥明;;中古汉文佛典中的副词“毕竟”[J];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陈群;;《型世言》中的“毕竟”[J];语文学刊;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醒世姻缘传》注释商榷[J];蒲松龄研究;2000年02期

2 李晓陆;;典故的认知机理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鞠红;;低调陈述:基于隐喻及转喻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张佳易;;概念整合理论在英汉新词意义建构中的解释力[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方言BA式形容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洪丽;;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王霜梅;汉语定中短语转喻探微[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邓敏;;网络语言中的转喻现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9 相宇剑;;“大滑答子货”释义商榷[J];编辑之友;2012年05期

10 张辉;杨波;;认知组构语义学与比喻语言字面义及非字面义的区别[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3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尹丕安;R-A-C-C架构:《圣经》隐喻阐释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叶琳;英汉习语理解模式及使用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云;英语情感习语:认知语言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业明;枣庄方言实词构词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千;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等级划分的研究和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素玲;矛盾修饰法的认知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国微;汉语典故性成语的隐喻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立婉;人体部位习语的认知转喻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7 陈丽敏;竺法护译经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萌;移就辞格的构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明媛;英汉天气习语隐喻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代国英;邢台方言的“子”尾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简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高书贵;“毕竟”类语气副词与预设[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5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6 吴福祥;;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兼论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两种演化模式[J];中国语文;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先刚;情态副词的语义特征与选择限制——兼论汉语情态副词表示的社会活动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2 赵冬茜;中日否定副词及语气的比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蔡蕾;;日语副词浅析——以情态副词为中心[J];湖南农机;2008年03期

4 马景仑;古汉语情态副词“信、诚、实、果”的词义差别[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1年01期

5 张琳;;初探《搜神记》方式情态副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1期

6 柴同文;;情态的宏观研究——语篇分析视角[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高文亮;;浅淡肥城方言中的几个副词[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肖应平;;现代汉语情态副词与动词情状的同现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10期

9 殷立平;李萌萌;;“亏”、“幸亏”辨析[J];语文学刊;2008年14期

10 杨国华;;近代汉语情态副词的发展特点——以表“徒然、空枉”类的情态副词的演变为例[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妮娜;;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情态手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吴艺娜;;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情态表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张晓光;;基于功能理论下的英译汉中的情态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演讲的情态对比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燕;;英语进行体的表意功能及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汉滨高中 魏春红;文言虚词杂谈[N];安康日报;2009年

2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凌燕;新闻叙事的主观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瑞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约束条件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语篇中的情态补充[D];厦门大学;2007年

8 祁艳红;现代汉语有标条件复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晶;现代汉语几个语气副词的语义变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晓红;情态副词多维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玉玲;《徐霞客游记》情态副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明敏;汉语否定性情态副词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4 郎咸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情态副词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萃;汉日情态副词对比与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余琼;现代汉语语气情态副词的构句、联句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薇;现代汉语反义复合情态副词的语法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王姗姗;作为体言的名词性修饰语的副词[D];吉林大学;2005年

9 张佳奇;“很X”和“X得很”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义志;语言的主观性:对情态、及物性和“亲和”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84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84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