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二语习得中的“重铸”现象——评《重铸、感知与第二语言发展》
本文关键词:发现二语习得中的“重铸”现象——评《重铸、感知与第二语言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教学 负反馈机制 认知过程 实证研究 互动研究 行为主义 二语习得 相关研究 理论突破
【摘要】:正语言习得是一项复杂的智力认知过程,反馈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互动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近些年来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关注热情。然而事实上,关于反馈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突破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基于反馈的实证研究相对匮乏,致使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致。行为主义者往往把反馈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负反馈机制对于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判定学生的错误类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错误纠正措施具有重要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G236;H09
【正文快照】: 语言习得是一项复杂的智力认知过程,反馈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互动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近些年来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关注热情。然而事实上,关于反馈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突破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基于反馈的实证研究相对匮乏,致使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致。行为主义者往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蓓;吴延东;;二语习得领域的语言输入研究综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5期
2 周先武;;小组合作式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实证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卢植;介绍《认知与第二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4 李炯英;;二语学习策略的多元分析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5 蒋宜轩;;程度副词的输入与输出习得探究[J];考试周刊;2009年03期
6 温象羽;视听说课中的语言习得[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李蕾;;认知建构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李俏;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1期
9 梁文霞;朱立霞;;国外二语课堂实证研究20年述评[J];外语界;2007年05期
10 吴旭东;二语习得实证研究评估方法[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扬锦;;语言的共性研究——英汉语“上”、“下”方位隐喻所反映的语言共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崔江宁;;儿童范畴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的研究——三岁儿童的个案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张文宇;;语言习得与人脑的先天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胡家英;;语感和语言习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伍志辉;;交互作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吴中伟;;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二[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黄启高;;浅谈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影响[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8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汤亚平;;第二语言习得与教材语料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徐延飞;;利用网络学术调查系统进行学术调查[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桂君;因地制宜编写教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徐慧;汉语外教成“白金”职业[N];北京商报;2007年
4 常敬宇;从全球“汉语热”谈对外汉语教学[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5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国家汉办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 王革英;应重视海外汉字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潇潇;透视一种流行的学术论文写作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9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姜国权;商务汉语教材的出版现状与对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10 张卫国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语言经济学三大命题: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璐;课堂教学中的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翟颖华;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核心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曹勇衡;基于阅读时间的二语习得者句子空隙处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刘春燕;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顺萍;认知风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2 史莹娟;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沛富;预制语言与语言教学[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莲;关于英汉语口语流利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崔长福;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哲;功能语类语法化的形式主义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赵阳;乔姆斯基语言观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郭华;隐喻与反讽的语用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程呈;认知转喻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体现[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莉;口译中的长时记忆—提高长时记忆表现的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87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8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