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语文的真——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留住语文的真——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反思了经过十年课改实践所暴露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理清了一些模糊的认识,纠正了一些较为偏激的认识与做法,这些纠偏对大学语文的教学也颇具启发意义。本文从语文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课程效果如何评价三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作者单位】: 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实验稿课标”)已于2012年9月1正式实施,它理清了一些模糊的概念,提醒了广大大学语文教师:语文,应该这样教。启示一:语文教什么——莫忘语文教学的根本:学习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远;;《音乐课程标准》与高师音乐教改[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许德顺,刘永光;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年05期
3 季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刘清岳;职业学校如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体育师友;2004年05期
5 王利,王彬,孙云樵,魏国旗,唐丽,苏玉东;吉林省西北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辛广勤,丁立斌;课程标准与阅读能力:问题与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研究员之窗[J];音乐天地;2005年09期
9 周树江;;《英语课程标准》与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形成[J];文教资料;2005年34期
10 李鸣;;全国第三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教学观摩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陵;;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生标准化数学成就测验的编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慧;;浅谈初三英语分层次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志刚;范数花;;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建议[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姚莉;;使用新教材 实践新理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刘善平;;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问艺术浅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章亚玲;;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梳理[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宏;;浅谈课程改革新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落实[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9 肖征;李远蓉;;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STSE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探析[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伟锋;胥志东;;《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研究——对我校《体育(1—6)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探讨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巍;“名师大讲堂”点拨未来名师[N];音乐周报;2007年
2 胡凯文;有感于拖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平;理解历史参与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刘全礼;对特教课改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张世善;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课改[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6 李谓;把握出题方向,事半功倍[N];中国信息报;2008年
7 长泰县实验小学 何安主;“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领会与对策[N];福建科技报;2000年
8 李建平 双木 代群 熊润频;专家眼中的高中新课程设置[N];苏州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赵小雅;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常储;语文教育要走民族化道路[N];吉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占美;课程标准化背景下美国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与存在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汪贤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程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学智;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继和;日本初中理科教科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健智;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实施结果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勇;关于向量及其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艳;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D];西南大学;2006年
3 孟淑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的分析和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孟娟娟;上海与美国加州中学艺术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聂力;数学算法研究与教学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建喜;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与美术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艺;中美小学、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峰;高中化学新课程《化学2》模块“物质结构基础”主题的教材编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文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必修化学教材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7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8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