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补语中的达成“得”
本文关键词:状态补语中的达成“得”
【摘要】:"得"是达成范畴的语音实现,具有达成义。状态补语句中的致使义由致使范畴负载,该致使范畴可以有语音实现也可以没有语音实现。设置致使范畴可以解释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也为隔开式动结式中的动词提供了移位的位置,解释了相关结构的致使义来源。状态补语中"得"实现为达成范畴时,经历了由独立到粘着的历时变化,独立时可单独移位到致使范畴位置,粘着后会激发动词移位,并与动词一起移位到致使范畴的位置。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英汉名词短语的对比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740082)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1引言赵长才(2002)讨论过带“得”的述补结构“V得C”的产生途径,认为“得”在魏晋六朝时期具有“使、令”义用法和功能,唐代“得”以“致使”义动词身份进入到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的句法位置,形成“V得VP”格式,之后,“得”在该句法位置上进一步虚化为结构助词,原为连动结构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长才;;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J];中国语文;2002年02期
2 刘子瑜;;也谈结构助词“得”的来源及“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J];中国语文;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振红;N_1+V_1得+N_2+V_2句式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金宝翠;;论结构助词“得”的产生[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3 施日梅;;钦州白话“得”的使动用法及特点[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张美兰;;《华语官话语法》中语法问题分析[J];国际汉学;2004年01期
5 朱其智;;“V/A得OC”结构中“得”具有致使义[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6 张翼;;汉语“得”字致使句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谢爱林;也谈“他打得孩子到处乱跑”[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张怡春;;异形同构的角逐与“N_P+V+(不)得/C”构式的形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梁拃峰;;论汉语趋向补语产生的句法动因——从东汉魏晋南北朝出现的三种句法格式谈起[J];汉语史学报;2005年00期
10 张福通;;明清山东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O不C”句式消失管窥[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Y冒,
本文编号:1307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0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