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派”的多模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0 04:23
本文关键词:电影“少年派”的多模态分析 出处:《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多模态 功能语法 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 少年派
【摘要】: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单一的语言符号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意义的表达。而多模态的出现恰巧弥补了这一不足,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表达意义的方式也由单一的文本模式转变为有视频,图像,文字语言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阵多模态研究的高潮。多模态话语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资源进行交际,也就说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不同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自从多模态分析兴起以来,受到了中西学者的热捧,尤其是在Kress和Leeuwen的《图像阅读》中给出了适用于图像分析的视觉语法的建议,从而奠定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基于Halliday的功能语法,Kress和Leeuwen阐释了三种关于图像意义的表达方式:表征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这三大功能可以全面分析图像所表达的信息和传达的意义,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信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是扬·马特尔写的一部畅销小说,由李安导演改编成了一部冒险剧情的电影,自开播以来,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获得了2013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4项奖项。这一电影不仅获得了广大观众群体的好评,并且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许多学者从影片的主题,字幕翻译,语篇衔接,艺术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鲜有学者对该影片做多模态分析。文章从多模态角度出发,以Kress和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首要理论支撑,选取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一些镜头为例,分别就其表征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做了具体的解析。包括不同的模态如何构建电影的元功能意义;他们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以及不同模态在电影中的特点。这一研究不仅拓宽了多模态理论的运用层面,也为观众欣赏电影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进而有助于观众更深刻的理解欣赏改电影。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芸;;《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年03期
2 李华兵;;多模态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3 范寒春;;英文小说Life of Pi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分析[J];海外英语;2013年14期
4 余志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老虎”意义探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02期
5 代树兰;;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与进展[J];外语学刊;2013年02期
6 秦永丽;;我国近10年多模态话语研究综述[J];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年02期
8 朱红强;;《多模态分析通览》评述[J];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9 鲁绪峰;;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个案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6期
10 何山燕;;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为生态成长小说的主题分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10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1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