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二人转人物描写隐喻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角度看二人转人物描写隐喻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北二人转运用纯朴、生动的民间语言来描绘人物特征,抒发情感,隐喻就是二人转创作者们创造优美、华丽语句的重要手段。从认知角度探讨其中的隐喻表达式可以发现,二人转中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主要以名词短语隐喻和复合式隐喻两种表达形式存在。隐喻中的两个主词分别制造出与之相关的意象,两种意象相互影响,创造出双重影像,为看待某一事物提供了新视角。此外,对隐喻的理解离不开文化语境。二人转生长在东北这块语言丰富的文化土壤里,东北方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二人转隐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41)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东北二人转产生于清朝康熙末年,发展至今,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二人转文学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文本支持的最初环节,也是重要环节。语言(即唱词)是二人转能够把人物的外貌和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最基本因素。所有的语言行为,本质上都是构成“形象”的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道明;“混杂隐喻”和隐喻连贯[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勇;;不同媒介形态中的大众文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丽丽;;复合隐喻的认知心理图式[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4 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5 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翠;李晓红;;浅析隐喻的显式和隐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蒋道华;英汉隐喻语用操作对比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洪民;;隐喻认知与中西文化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宁建花;;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对比[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葛红,李加强;隐喻理论综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束玫娟;;新闻语篇中的言语隐喻及非言语隐喻——以《纽约时报》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云;崔娟娟;;认知隐喻及其判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刘先宽;孙若红;;网络交流语的隐喻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徐超;毕玉德;;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韩国语隐喻知识库构建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4 ;An Over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夏立新;;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双语词典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霖;;幽默言语认知语用新解——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孰是孰非[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U,
本文编号:1314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1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