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作为修辞话语的隐喻:汉英差异与翻译

发布时间:2017-12-26 07:04

  本文关键词:作为修辞话语的隐喻:汉英差异与翻译 出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修辞话语 隐喻 汉英对比 汉英翻译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和美学手段,还是一种与思维和行动相关、能够对受众产生潜在影响力和说服力的修辞话语。但由于修辞传统的差异,不同文化的隐喻通常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实现其针对特定受众的话语修辞性。为了使翻译话语有效影响受众,有必要深入了解对比英汉隐喻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调适。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平行应用语篇修辞对比与翻译”(2011B137)
【分类号】:H05;H315.9
【正文快照】: 不论在修辞领域或翻译领域,关于隐喻的“前理论”或“传统观念”往往只是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或用于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格,一种单纯“美化”语言的手段,并通常与文学相关、而在代表当代修辞理论发展的话语中,美学资源的使用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更是一种与思维和行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影;论战争隐喻的普遍性及文化渊源[J];外语研究;2004年04期

2 陈小慰;;面向现实需求的翻译人才能力结构再思考[J];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3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岚;;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对外宣传材料英译的原则——以北京奥运会对外宣传材料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张枝新;陈光明;;传播学视角下辜鸿铭的儒家文化外宣翻译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戴丹;;熟词的“诱惑”——论英译汉中常用词的误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4 段清香;;河南省旅游景区英文公示语的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曹韵;;外宣翻译的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6 谭碧华;;从莱思文本类型学理论的角度论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原则[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6期

7 黄超;;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J];才智;2009年30期

8 陈柯妮;;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篇与政治语篇、经济语篇中战争隐喻的对比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王琳;;中外编辑翻译稿对比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10 陈卫安;;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外宣翻译工作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莲花;;赣州市公示语英译造成的功能扭曲及其改善措施[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周朝宋;;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A];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肖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周大军;军语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彩霞;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建构与风险应对[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罗小波;政论文英译:顺应论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郭航;关联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4 许春香;目的论视角下外宣新闻传播效果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贾慧;从目的论角度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外宣资料的翻译[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姜晓磊;外宣翻译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闫冰清;基于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詹伶俐;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角度看外宣资料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霜静;变译理论在汉语新闻英译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向丹;赞助人操纵下中国对外新闻翻译中的改写[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雷;;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四)[J];上海翻译;2006年02期

2 杨志红;王克非;;翻译能力及其研究[J];外语教学;2010年06期

3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4 周榕!400715重庆北碚;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5 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6 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刘和平;;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9 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10 葛林;罗选民;董丽;;诺德翻译能力理论观照下的MTI培养模式研究——以十三所高校问卷调查为例[J];中国翻译;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玲;语言的隐喻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贾志高;隐喻语言理解的语用和心理语言学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黄祖江;作为概念和语言形式的“隐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蒋国学;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李晓丽,郝如莉;浅论隐喻和转喻与词汇意义的发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马明;隐喻相似性及其认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傅文萍;;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口语中隐喻的语用功能[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8 蓝方;;隐喻:思维层面的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束定芳;论隐喻的语言修辞和社会修辞功能[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贾红光;隐喻的现象与本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迪;李福印;;体验性假说:来自汉语颜色词语的验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刘扬锦;;语言的共性研究——英汉语“上”、“下”方位隐喻所反映的语言共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万书元;;论隐喻与象征[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高蕊;;从认知角度谈“来”字的语法化——从上古到现代的历时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李洁红;;论转喻和隐喻在前指替代中的差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霄军;;隐喻和换喻的计算综述[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毛新耕;;英汉“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与个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一凡;;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现代汉语外来词语法化研究——以“客”为个案探讨外来词中存在的语法化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2 宗守云;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陈贤;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亮;隐喻:通向未知域的桥梁[D];东华大学;2005年

2 许們;《庄子》隐喻、转喻造词的认知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3 彭玉康;现代汉语通感的句法、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素峰;英汉报纸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5 丁薇;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田旭;英汉人体隐喻化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张慧芳;多义性在原型范畴理论上的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闫妍;网络词语的认知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李磊;隐喻及其翻译[D];宁夏大学;2005年

10 姜冬梅;汉英拟声词语义转移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6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36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