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士符号学视阈下隐喻的动态演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皮尔士符号学视阈下隐喻的动态演变研究 出处:《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活隐喻 死隐喻 隐喻动态演变 皮尔士符号学理论
【摘要】:隐喻研究已经有近300多年的历史,隐喻复杂的意义魅力之迷吸引着众多学者对它探讨研究。隐喻的语义特点之一就是隐喻程度性。隐喻性有程度之分。在该隐喻被反复经常使用下,久而久之,隐喻性消失而成为死喻。但没有完全死去的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作用下,死喻还会复活。本文探讨的隐喻的动态演变指的就是活隐喻(新奇隐喻)如何变成死隐喻,死隐喻又是如何在语境的作用下的复活的过程。隐喻动态演变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人对世界的认知发展变化,同时语言的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非隐喻化的过程。因此,隐喻动态演变的探讨在认知和语言研究上都有着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基于皮尔士符号学理论,本文采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对隐喻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探讨。皮尔士作为现代符号学之父,他的符号学理论近年来受到了众多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观、符号的本质和符号分类为理论基础,旨在从符号学角度揭示隐喻作为一种亚像似符的动态演变机制,同时为隐喻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提出以下观点:1)隐喻的符号本质作为一种亚像似符也有其意指过程;2)活隐喻如新奇隐喻向死隐喻的演变就是隐喻这种亚像似符在意指过程中产生的最终逻辑解释物-习惯的形成过程;3)死隐喻的复活意味着习惯的打破,本文根据隐喻意指过程中形成习惯的方向,在隐喻意指链上将死喻的复活以习惯为原点分为前和后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回归字面义;死喻派生和仿拟。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活隐喻生命长短还与该隐喻逻辑解释物产生难易程度有着直接关系。本文在以理论论述的同时加以中英文语料为例来论证隐喻演变的每个发展阶段以增加本文论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作者拟在今后的讨研究中,将死喻复活的现象和语料加以细化以对该隐喻现象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metap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logy .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正翠;李晓红;;浅析隐喻的显式和隐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蒋道华;英汉隐喻语用操作对比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宁建花;;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对比[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葛红,李加强;隐喻理论综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束玫娟;;新闻语篇中的言语隐喻及非言语隐喻——以《纽约时报》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权循莲;田德蓓;;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云;崔娟娟;;认知隐喻及其判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刘先宽;孙若红;;网络交流语的隐喻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徐超;毕玉德;;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韩国语隐喻知识库构建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4 ;An Over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皓s,
本文编号:1368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6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