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18:25
本文关键词: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关联性研究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德格尔 语言本体论 群体意识形态 话语建构
【摘要】: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存在主义大师,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的核心是语言、存在和思想。在他看来,语言是存在的敞开,是思想的根据。因此,他的语言观不是语言工具观的范畴,而是语言本体论流派的直接思想来源。正因为如此,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思想在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笔者认为,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语言是存在的敞开,语言揭示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第二,语言的遗忘,具体表现为: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遗忘,语言成了闲言和人云亦云以及语言在技术构架中符号化和数字化,然后技术化了的语言逐渐取代了日常习语、政治词汇等其他领域的语言;第三,本真的语言应该是语言说而不是人说语言,人真正要做的仅仅是应合于这种语言的说。在本文中,笔者论证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关联性,从以下四个部分具体阐述:第一,政治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政治领域的反映,政治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政治意识形态在一个群体中,成为一个群体共享的思想总和时,群体内的政治意识形态就是群体意识形态的一个部分。因此,海德格尔的“民族共同体”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相关;第二,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的居所,日常生活也有群体意识形态,而海德格尔的日常生活理论是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的直接来源,因此,海德格尔本人对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化的认识与群体意识形态相关;第三,海德格尔所处的时代是技术的发展加深了人存在的矛盾的时代,人在摆脱技术束缚的同时改变了自己的本质,每个个体都希望其他的存在者是自己存在的基础,这也就产生了不同世界观的抗衡和斗争。不同的世界观的斗争又等同于群体意识形态的斗争。因此,技术时代下,“世界图像”与群体意识形态相关;第四,思想依托话语传播意识,群体内达成知识的共享是通过语言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在这座桥上,人与人的思想碰撞与同化,最后形成一个群体内部共同的群体意识形态。笔者将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群体意识形态在语言结构中的构建问题。从意识形态的发出者角度,群体意识形态的构建者是精神领导者;从意识形态的接受者角度,群体意识形态的接受者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受众认可某种群体意识形态会让某种群体意识形态的构建更顺利地进行;从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角度,群体意识形态的思想载体是话语。文章结尾处,笔者论述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与群体意识形态关联性的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提供启示;第二,有助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角度;第三,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argues that Hedeel ' s linguistic philosophy has three aspects : first , language and existence .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deology , the writer of group ideology is a spiritual leader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 , the recipient of group ideology is a spiritual leader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 , the ideology of group ideology is the discourse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牟成文;;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1375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7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