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东南亚留学生对“着”使用条件的认知及其习得过程

发布时间:2018-01-16 02:11

  本文关键词:东南亚留学生对“着”使用条件的认知及其习得过程 出处:《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着” 使用条件 习得过程 影响因素


【摘要】:通过对三类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东南亚学生对于"着"所附着的动词具有[-终结]特征、"V+结果补语/数量宾语"和"着"相冲突有清醒的认知。其各类"着"结构的习得存在由静态义向动态义、意义基本句向意义非基本句、结构简单句到结构复杂句的发展趋向。"着"前动词和形容词种类、"V着"所在句的复杂度,从初级到中、高级阶段的进展不明显。准确率在三个阶段呈U状变化,自动生成语料因回避策略"着"的准确度高,在强制性语境中使用"着"的准确率较低。"着"的习得主要受句子结构及意义的复杂度、形式的明晰度等语言的标记性及目的语使用频率的影响。
[Abstract]:Throug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ree kinds of corpus, it is found that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rbs attached to "Zh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 result complement / quantitative object" and "Zhe" have a clear cognition. The acquisition of all kinds of "Zhe" structure is from static meaning to dynamic meaning, meaning basic sentence to meaning non-basic sentenc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imple sentence to complex senten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entence of "Zhe" verb and adjective, and the sentence of "V" is from the primary to the middle. There is no obvious progress in the advanced stage. The accuracy of the three stages is U-shaped, and the accuracy of automatic corpus generation is high because of the avoidance strategy. The acquisition of "Zhe"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complexity of sentence structure and meaning, the degree of clarity of form, and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二语学习的认知过程与高效率教学模式研究”(12&ZD224) 广州市哲社规划项目“东南亚留学生汉语‘着’的习得过程及学习策略研究”(09Y34)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0.引言动态助词“着”是外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关注重点,“着”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语料库或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针对韩国、欧美留学生“着”的偏误进行分析,并对教材、教法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薛晶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同;论动词“V着V着”重叠式[J];汉语学习;1990年02期

2 钱乃荣;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3 李蕊;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助词“着”的选项与排序[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4 李蕊;对留学生“着”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陆俭明;;“着(·Zhe)”字补议[J];中国语文;1999年05期

6 戴耀晶;现代汉语表示持续体的“着”的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7 刘瑜;;韩国留学生汉语持续体“V着”的习得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8 刘宁生;;论“着”及其相关的两个动态范畴[J];语言研究;1985年02期

9 高顺全;;表祈使的“V着点儿”的来源和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8年02期

10 丁雪欢;;外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中的偏误与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程润娇;;“V着V着”格式中动词的选择限制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李智;;基于语料库统计分析留学生助词“着”的偏误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5 尚来彬;;“正”、“在”、“着”、“呢”连用共现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的搭配[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高霞;曹晓宏;;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陈广艳;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8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9 王媛;;谓词性结构的事件性和现代汉语进行体标记的语义分析[J];当代语言学;2012年03期

10 马苗苗;;小议临县方言中的“体”[J];大舞台;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洪学;湖南安仁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娟;现代汉语存现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云彪;体标记“在”、“着”的对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陈春燕;对外汉语教学助词“了”的选项与排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付小琴;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语法点的选用与编排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钟正岚;对外汉语教学强调方式语法项目的选取与排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赖帆;时间副词“正”、“在”、“正在”与“着”共现与替换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海霞;欧美留学生汉语持续体标记“着”的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德铭;印度尼西亚学生学习汉语时态助词“着、了、过”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峻绫;汉语中介语否定形式变异的认知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毕燕娟;“着(·zhe)”的意义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元琳;祈使句式“V着点儿!”对动词的语用、语义和句法选择[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周元琳;“(一)点儿”的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丁加勇;V_1着V_2结构的语义框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Timothy Light;王宗炎;;黎天睦论“着”的核心意义(摘要)[J];国外语言学;1991年01期

5 金立鑫;对一些普遍语序现象的功能解释[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6 唐韵;《元曲选》宾白中的“些”“些儿”“一些(儿)”(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唐韵;《元曲选》宾白中的“些”“些儿”“一些(儿)”(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马希文;;北京方言里的“着”[J];方言;1987年01期

9 钱乃荣;吴语中的虚词“仔”[J];方言;1999年02期

10 金奉民;助词“着”的基本语法意义[J];汉语学习;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上海华理催化净化器有限公司新产品简介[A];汽车催化净化技术产业化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集[C];199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珍;;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因素分析[J];考试周刊;2009年17期

2 吕叙杰;;浅析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0期

3 程小琴;宁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陈和利,王素珍;影响城镇知识女性健康因素的调查[J];医学与哲学;2005年08期

5 陈智钢,赵春燕;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与提高听力水平的策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孙健,黄宝宏,石先彬;试论体育意识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03期

7 何亚芸;王艳;;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8 王悦;;试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9 丁莉;;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2期

10 安萍;;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影响因素[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李娜;;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杨坚;訾跃平;;优化抄纸助留体系 促进企业效益提高[A];'2010(第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及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晶;杨舒杰;;制药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6 俞嗣皎;李大庆;陈国柱;李井怀;于甜;;影响Si(Li)探测器性能的一些因素[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7 侯智惠;;内蒙古农民增收难的分析与对策[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圣鸿;王燕;胡竹菁;戴海琦;;影响试题难度的认知因素的现代测量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婧忻;;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季民;张亮;金洛楠;;光电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兴业证券 王年华 饶刚 刘景;小盘股收益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0年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王激清 河北农业在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马文奇;氮磷钾肥比例的影响因素及合肥比例预测[N];农资导报;2005年

3 马平东;塑料软包装印刷色差的影响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6年

4 石家庄软包装彩印厂 姜志绘;干式复合强度的影响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1年

5 彭春来;市场影响因素没有变化 2900点不是牛熊分界线[N];证券日报;2011年

6 伊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影响因素[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许帅;服务合理区影响因素研究[N];中华建筑报;2011年

8 北大人口所 郑晓瑛教授;人口出生质量及影响因素(八)[N];中国人口报;2000年

9 农发所 翁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深圳证券信息公司 赵迪;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行为影响因素[N];中国证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张宗贵;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3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晓丽;小鼠精原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方金水;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执行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慧;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倩倩;河南省卫生系统反应性影响因素的二水平模型[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桥艳;航线收益影响因素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5 黄晓霞;健康相关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马冬敬;目录营销模式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张亮;相对性顾客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江星本;汽车渠道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9 周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谷婷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隐性成本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31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31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