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EFR为基础之华语文初级能力测验研发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架构 华语文能力化测验 计算机化测验 出处:《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华语文学习需求的日益升高,使得以"母语为非华语者"的华语文能力测验也逐渐受到各国瞩目,然而,这些华语文能力测验仍有一些限制与不足之处。本研究目的是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架构(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CEFR)为基础,参考蔡雅熏(2009)编制的《华语文能力指标》,研发A2级的华语文听力与阅读测验,并导入现代测验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之技术,建立一套具有信度、效度的华语文能力计算机化测验。最后,本文透过次级量尺分数估计方法,探讨受试者在CEFR中四种语言能力之表现,研究显示受试者表达与理解能力优于互动与转述能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the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of "non-native speakers"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countries. These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s still have some limitations and shortcoming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the European language Common reference Framework (.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Based on CEFR and referring to Cai Ya-xuan 's "Chinese proficiency Index", an A2 Chinese listening and Reading Test was developed. By introducing the modern test theory item response the author establishes a set of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computerization test wit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Finally.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ubjects' four language abilities in CEFR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secondary scale score est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jects' ability to express and understand is superior to the ability of interaction and reporting.
【作者单位】: 台中教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逐渐重视多元语言能力,加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迅速崛起,以及华人经济的活络,形成世界对华语文学习的热潮。“华语热”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华语文学习,包括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与相关组织先后推动华语文学习,例如:英国语言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邱采真;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季;交互式教学法与大学英语课堂中词汇习得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采真;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顾琦一;;输出假说剖析[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3 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4 白乐桑,赵惠淳;法国汉语口语教学观感[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5 李秀英,王义静;“互动”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2期
6 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7 王军;论翻译中语篇解构与重构的思维模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李占喜;;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管窥翻译过程的特点[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沈小涛;试论英语教学的课堂互动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1期
10 杨自俭;我国译学建设的形势与任务[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5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5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