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语言隐喻式的构建及其翻译策略
本文关键词: 科学语言 隐喻式 名词化 层级转换 翻译策略 出处:《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韩礼德认为科学语言有两大基本句式:一致式和隐喻式。一致式是隐喻式建构的前提。在隐喻式构建过程中,语法隐喻会出现层级转换与功能转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视难易程度对科技语言中的隐喻式句子采取同级或升级翻译策略。
[Abstract]:Halliday holds that there are two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anguage: consistency and metaphorical. Consistency is the premise of metaphor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taphor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grammatical metaphor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different levels and function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metaphorical sentenc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anguages can be adopted at the same level or upgrading.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
【基金】: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隐喻能力内涵结构研究与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培养”(项目编号:12YJA740006) 湖南省2010年度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隐喻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44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科学语言隐喻式构建的理论基础科学语言隐喻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是语法隐喻。语法隐喻由系统功能语法学家韩礼德首先提出,语法隐喻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有层级的,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三个层级。这些层级存在着体现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2 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强;名物化结构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处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刘立香;刘德美;;体育新闻语篇的隐喻及功能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史厚敏;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曾庆敏;;英语中的名词化隐喻及其语篇功能[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甘智敏;梁晓波;;英汉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王萍;周桂君;;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邱志芳,林晓萍;名物化的语义特征和语篇功能[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4期
8 戴聪腾;张聪义;;“ON/SUR/上面”的意象图式与隐喻投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罗渊;毛丽;;从“狭义”到“广义”: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及其学术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刘云飞;雷卿;;交际过程中概念流利缺乏和多样性缺乏的隐喻性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王治敏;俞士汶;;n-n三字隐喻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向东;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知识共享[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5 朴珉秀;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金兰;现代汉语身体动词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希武;英语报刊体育新闻语篇的主位结构与主位推进[D];山东大学;2007年
2 罗树林;“竟然”类语气副词语用功能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秦峰;对过去时态非过去用法的认知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陈宁红;[D];浙江大学;2004年
5 陈颖辉;论体育隐喻在英文商业写作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洪烘;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侯建波;英语主位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胡佩迦;对《释名》的认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丹;给予双宾语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史丽艳;隐喻能力与交际能力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的功能特征与风格特征[J];辞书研究;2004年05期
2 李明琴,崔曙光,普昆;论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存在差异[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3 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4 李福印;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6 胡壮麟!100871;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7 朱永生!200433,严世清!215006;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和贡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8 常晨光;语法隐喻与经验的重新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9 何伟;张娇;;古诗词英译中意合向形合的转换:概念隐喻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肖英;吕晶晶;;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翻译的指导作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飚;徐健;;隐喻性语篇中语义连续统的认知分析[J];大家;2011年15期
2 赵霞;;名物化隐喻与经验的重构[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吴礼权;;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评骆小所、太琼娥《艺术语言——普通语言的超越》[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杨石乔;;语法隐喻的象似性理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5 张冉;;有关“经济”语料中的隐喻研究概述[J];才智;2011年20期
6 邹湘西;;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衷娌;;论《闺房记乐》译文的语气隐喻现象化解中英言语交际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魏在江;;英汉语篇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雅静 周文静;以高水平的翻译推进中西哲学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黑龙江大学 叶共松;术语学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王雅静 周文静;以高水平的翻译推进中西哲学交流[N];人民日报;2005年
4 徐波;学者眼中的神秘水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何佑中 何云江;珍存象形文字“活化石” 贵州征集“水书”原件[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本报记者 王彤 欧娅;水书:徘徊在消亡边缘[N];贵州政协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陈磊;“高科技”有错吗?[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姣;隐喻式翻译理论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若颖;改革开放以来行业语词义泛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高蕾;文学隐喻的认知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静;对转类动名化意义整合的初步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李兆丰;影视广告中的隐喻[D];郑州大学;2008年
6 何志文;弗洛伊德著作《梦的解析》中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刘莎;领导人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刘继虎;艺术语言的语义特征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吕芳;英汉经济语篇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淑蓉;论隐喻翻译中文化特色的保留[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8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5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