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元语言的表现形式和功能
本文关键词: 元语言 元认知 主观化 情态功能 出处:《理论月刊》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元语言是言语交际中一种既重要又普遍的话语现象,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基础话语,对元语言的存在关注不够。汉语元语言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元语言理论缺少一个系统的梳理,本文对汉语元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元语功能类型进行了描写和分析,从而使我们对元语理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使得元语理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Abstract]:Meta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and universal utterance phenomenon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more on basic discourse than on the existence of metalanguage. The study of Chinese metalanguag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Lack of a systematic combing of meta-linguistic theory,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meta-functional types of Chinese meta-language, so that we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eta-language theory. And make the meta-language theory more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
【正文快照】: 一、概述(一)元语言元语言(metadiscourse)是近几年来语篇分析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是1933年波兰逻辑学家Tarski为了解决“说谎者悖论”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命题。在语言学界Williams(1981)是首次使用metadiscourse一词的人,并定义为“关于话语的话语,包括所有不涉及话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谊生;;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J];中国语文;2006年02期
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3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4 李佐文;论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和体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晓丹;从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透视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蔡晓斌;;非范畴化过程中词义的主观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邓根芹,卢霞;汉语拷贝型副词"又"的语义研究——从脑白金广告说起[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6 郑剑平;试论西昌方言的“X打X(/Y)+(L)”格式[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郑晓雷;与“异态”有关的汉语副词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8 张贤芬,张海榕;元话语与大学英语中的写作教学[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曾立英;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2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 ——论“要”字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古川裕;;现代汉语的“中动语态句式(middle construction)”——语态变换的句法实现和词法实现[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雁雁;;以关联为主的答句衔接语模式及特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6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单双音节意欲形容词句法语义特征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罗耀华;汉语“连”字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游舒;“比”字句结论项的结构及度量级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童小娥;副词“还”的各项意义的演变及其语义网络系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徐茗;现代汉语比字句结果项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望发;“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7 王江;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8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9 吕禾;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范春煜;论言语行为中言语主体对言语形式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佐文;元话语:元认知的言语体现[J];外语研究;2003年01期
2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杨信彰;;英语的情态手段与语篇类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守满;孙崇飞;;语义原词、语义分词和语义嵌套——语义视域下的NSM理论元语言解读[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2 蒋新红;;当代大学生个性写作“绿化”体系的立体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胡佳佳;;《说文解字》语料库的XML标注设计[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4 谭善明;;修辞与意识形态——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琳;;海南语言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苏新春;;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邦凡;;论金岳霖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哲学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宇明;;关于辞书现代化的思考[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夏年喜;;试析塔尔斯基真值条件语义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陆嘉琦;;新词词典比较分析:单语词典与双语词典的异同[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易绵竹;;构筑通用语义码模式的符号学基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葆嘉: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刘华杰;关于“科学元勘”之“元”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洪明;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李明洁;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蒋本蓉;“意思—文本”模式的词库理论与词库建设[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吴先文;东汉单字为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斌;二语教与学中的元认知[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兰昌勤;提高学习动机和元认知能力 培养学习者自主性[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潘黎萍;[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志国;同义词中核心词的提取[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翁晓玲;《现代汉语词典》形容词释义模式的元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少英;动词释义元语言研究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冯文博;《现代汉语词典》联合型形容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潘一;语言学习观念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影响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卢骄杰;《现代汉语词典》动词释义模式元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0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6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