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文学叙事模式的转换——以鲁迅的直译为例
本文关键词: 鲁迅 小说翻译 叙述者 小说叙事模式 森鸥外 现代汉语 周作人 现代日语 直译 心理描写 出处:《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现代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得以转换和翻译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在谈到翻译能改变"叙事形式"时,陈平原称:"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到底起于何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但是"既然我们承认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是在西洋小说的刺激诱导下完
[Abstract]:The conversi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ovel narrative patterns are inseparable . When talking about the change of narrative form , Chen Plain said : " Wh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novel narrative pattern comes to the end , it is no doubt a headache , " but " since we acknowledge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rrative pattern of Chinese fiction is done under the stimulus of Western novels
【作者单位】: 柏林自由大学;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现代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得以转换和翻译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在谈到翻译能改变“叙事形式”时,陈平原称:“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到底起于何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但是“既然我们承认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是在西洋小说的刺激诱导下完成的,那么自然可以以中国人开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董炳月;;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为中心[J];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11期
2 王风;;周氏兄弟早期著译与汉语现代书写语言(上)[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2期
3 王风;;周氏兄弟早期著译与汉语现代书写语言(下)[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2期
4 汪晖;戏剧化、心理分析及其它——鲁迅小说叙事形式枝谈[J];文艺研究;1988年06期
5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方俊;;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两次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钱雯;;历史与人:鲁迅小说的两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孙晨;;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旭;鲁迅对弗洛伊德学说的借鉴与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江守义;;叙事聚焦的演变及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朱建祥;;汉语词缀“性”及其英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皮细兰;;论《伤逝》的手记体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辜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论金庸《雪山飞狐》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彬彬;;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李怡;;鲁迅的五四与新青年的五四——重读《<呐喊>自序》并纪念新文化运动九十周年[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冯雷;;“佳期已过”的记录与慨叹——论王夫刚的诗[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王观泉;;兵燹与弦歌[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秋s,
本文编号:1471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7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