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自然语音吸引力偏好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5:43

  本文关键词: 自然语音 语音吸引力 偏好 语音分析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研究以自然语音为实验素材,探索了以下两个问题:(1)人们对自然语音吸引力偏好是否存在一致性;(2)自然语音吸引力偏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实验一考察了在不控制语义的条件下,被试对自然语音吸引力偏好是否存在一致性;实验二考察了被试对控制语义后的自然语音吸引力偏好情况,并在第二部分补充了小样本的大龄段被试,界定了年龄对语音吸引力偏好的可能影响;实验三以主观评价(音色、音调、响度、节奏)和语音分析(基频、声强、共振峰离差、语音波形图)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影响被试吸引力偏好的主观因素及语音本身的物理因素。 实验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在不控制语义的条件下,小龄组被试对自然语音吸引力并未产生一致性的偏好。 (2)在语义控制的条件下,小龄组被试对某个自然语音(A4)吸引力偏好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自然语音,说明小龄组被试对语义控制后的自然语音吸引力偏好存在一致性。 (3)大龄组(平均年龄36岁)被试对语义控制后的自然语音吸引力偏好并未产生一致性,说明年龄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 (4)音色和节奏是影响被试主观评价的主要因素; (5)吸引力偏好得分最高的语音(A4)具有如下特征:低基频、低声强、高发音清晰度、节奏特征明显。
[Abstract]:In this study, natural speech i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1) whether there is consistency in people's preference for natural speech attraction; (2) what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ural speech attractiveness preference. In experiment two, we investigated the preference of natural speech attractiveness after controlling the semantic meaning, and in the second part, we added the older age of small sample to define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age on the preference of speech attractiveness. Experiment 3 combines subjective evaluation (tone, tone, loudness, rhythm) with speech analysis (fundamental frequency, sound intensity, resonance peak deviation, speech waveform). The subjective factors and the phys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bjects' attractiveness prefere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without semantic control, the young group did not have a consistent preference for natural phonetic attractiveness. (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emantic control, the attractiveness preference score of young age group to a certain natural spee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natural spee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consistency in the preference of natural speech attraction after semantic control in young age group. (3) in the older group (mean age 36 years), the preference of natural speech attraction after semantic control was not consistent, indicating that age may be a factor affecting the natural phonetic attractiveness. (4) the timbre and rhythm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s. (5) the voice with the highest score of attractiveness preference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low fundamental frequency, strong low voice, high articulation and obvious rhythm.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2;H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3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73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a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