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概念整合: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8-02-03 17:58

  本文关键词: 概念隐喻 概念整合 认知语言学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认知语言学内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以认知中的思维过程为研究对象。目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缺乏统一的认识。从哲学基础、基本概念、操作过程等方面,论文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同质性;认为概念整合是对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为论证此观点,论文分析一幅环境保护漫画,旨在说明概念整合更加详细地描述了概念认知过程,是对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
[Abstract]: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 focus on the cognitive thinking process.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the aspects of operation process, the homogeneity between them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is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rtoon to illustrate that conceptual integration describe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concept in more detail. I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metaphor.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2YJAZH030) 陕西省社科项目(编号:10L113)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认知语言学内部,不同学者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只有相同的原则和哲学基础(EvansGreen,2006:3),认为语言和思维之间具有同构特征。认知语义学一个重要的议题是概念隐喻;概念隐喻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现象,而是深层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反映了思维模式中固化的结构:从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辉;杨波;;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3 黄华;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4 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佳易;;概念整合理论在英汉新词意义建构中的解释力[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张小红;;语言背后的镜子——简析预设在语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层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林莉兰;;奥斯汀言语行为二分说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胡萍英;;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朱晓红;周家春;;言语教学的哲学基础及实践策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宋荣超;;语言范畴观的历史演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葛显娇;;“尸体”与隐喻式命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3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胡志坚;;个案裁判规范之构建是司法裁决证立的关键[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6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龙华;定义问答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毅琼;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谭艳;认知语义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方越;广告图文隐喻的认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孔繁冬;概念整合角度下符号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郝楠;在概念整合理论下分析幽默手机短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洁;《活动变人形》中的隐喻认知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辉;论空间概念在语言知识建构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4年01期

3 张辉,祝良;认知语言学概述[J];外语研究;1999年02期

4 向明友;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5 朱永生 ,蒋勇;空间映射论与常规含意的推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6 熊学亮;信仰空间的话语功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7 束定芳;论隐喻与明喻的结构及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8 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东北方言“整”的语义阐释[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陈晓s,

本文编号:1487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87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