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动词“遮”掩饰义的产生及其词义系统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8-02-03 17:44

  本文关键词: 遮 掩饰义 词义系统 语义地图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魏晋时动词"遮"由对物体位移的阻拦扩大为空间上对光线等的遮蔽,遮蔽义继而在唐代又引申出对事件进行隐瞒的掩饰义。语境的转换凸显了"遮"不同的概念要素,从而诱发新义。"遮"的遮蔽义宋元时已取代拦截义而在该词的词义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这与"遮"在"拦截"概念场中的败落时代上基本相当,反映了词汇的词义系统对概念场成员演变的影响。比较汉语和其它语言"拦截"概念的语义地图,可以假设"某词同时有拦截义、掩饰义蕴含该词有遮蔽义"。今人有将作掩饰义讲的"遮"释为"用贿赂去请托"的,忽视了"遮"本身的语义特征。
[Abstract]: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verb "cover" expanded from blocking the displacement of objects to shielding the light and so on in space. In the Tang Dynasty, masking meaning was then extended to cover up the incident. The change of context highlighted the different conceptual elements of "covering". Thu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shading meaning of the new meaning, "cover", has replaced the interception meaning and occupi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meaning system of the word, which is bas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cover" in the declining era of the concept field of "interception". It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lexical meaning system on the evolution of concept field members. Comparing the semantic maps of Chinese and other languages, we can assume that "a word has intercept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over meaning implies that there is a hidden meaning ". Nowadays, people have interpreted the" cover "as" bribe to ask for help ", ignoring th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ver "itself.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资助项目(05JJD740012)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敦煌变文《燕子赋(一)》:“他家头尖,凭伊觅曲,咬啮势要,教向凤凰边遮嘱。”又“我且忝为主吏,岂受资贿相遮。”[1]378对句中动词“遮”的释义一是把两者均释为“用贿赂去请托”[1]402[2-3];二是将前者解释为“掩盖、遮掩义”,后者释为“用贿赂去请托”[4]。而《汉语大词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洪港;;从《红楼梦》管窥清初义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胡伟丽;;从《红楼梦》译本看模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曹心玮;;《红楼梦》判词翻译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及徐;;弃稷解——探寻《大雅·生民》中的史前民俗[A];“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8年

6 贺金峰;;兼论方城境内的“夏路”[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1期[C];2010年

7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9 李锦绣;;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缺失的殖民叙事——论施蛰存租界体验下的一种叙事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2 刘明荷;;“因”义源流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周海琳;;众声喧哗与理性沉淀——评海子“太阳”系列长诗批评的几种论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存良;;论舒婷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诗歌创作的焦虑意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李荣;;从认知角度分析“口”的词义系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6 石英杰;;石英杰的诗(4首)[J];诗歌月刊;2011年09期

7 张晓霞;;心是一棵树[J];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07期

8 杨红;;日语场所名词的词义扩张[J];日语知识;2011年07期

9 邹岳汉;;大漠行[J];散文诗世界;2011年08期

10 杨丽萍;;如果我是一只鸟[J];环境教育;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彭飞;王有智;;注意瞬脱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杜晶晶;;词义层面进行领属关系标注的尝试[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许小民;费茸;;被遮蔽了的中国音乐之艺术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朱轶;;《说文解字》“田”部字小议[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胡曼妮;;英语词义联想与英语学习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英姿;;译名研究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树元;透视媒体遮蔽下的影视状态[N];辽宁日报;2001年

2 张立国;传媒批评遮蔽下的“成长”[N];文艺报;2002年

3 常森;莫道浮云遮蔽日 风物长宜放眼量[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周宪;渴望自由的视觉[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熊元义;追寻开疆拓土的英雄之魂[N];文艺报;2001年

6 赵琨;谈谈“身份理论”[N];文艺报;2002年

7 美国农业部科学家 波卡士K·哈巴尔博士;可可种植的可持续性与可可研究项目[N];中国轻工报;2000年

8 丁三东;汉语言哲学创造之途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刘武俊;走出法律万能的误区[N];发展导报;2000年

10 史雪云;《新闻调查》,,追踪事实 承载理性[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晓鹏;甲骨刻辞义位归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周俊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余旭鸿;绘画与光影[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侯昌硕;衍生与借用—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会芳;上古“手持类动词”词义系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飞;注意瞬脱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伟;芳菲下的遮蔽[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瑞芳;论教师生命意义的遮蔽与澄明[D];河南大学;2006年

5 吴向丽;教师良心的遮蔽与澄明[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晓娟;《红楼梦》词义与现代词义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进展;试论汉语词义系统的类别层级性及其实现[D];厦门大学;2007年

8 张军;被遮蔽的“现代性”[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刘海伟;作为澄明的Aletheia本身[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毕秀洁;《诗经》“到达”义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7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87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