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文章的定量分析——以《语言文字应用》为例
本文关键词: 语言文字应用 研究范围 研究形式 研究方法 学术规范 出处:《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文字应用》作为展示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已风雨兼程20年,对此间其所发表的1000多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对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作全景式纵览。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内容广泛,主攻方向明确;研究者以学术建设为主,集体攻关日趋凸显;对实地调查和语料库的重视与利用,加速了实验、定量等研究的发展;从经验向实证推进过程中,研究者的理论意识始终贯穿其中,学术规范也日渐加强。个案研究、"问题解决"导向和学术评论的质量双向提升,是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今后需加强的方面。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demonstr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 application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and character has been going on for 20 years. The more than 1000 articles published here have been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t is possible to make a panoramic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has a wide range of contents and a clear direction of attack. The researchers focus on academic construction and focus on collective efforts to tackle key problem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use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rpora. It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 from experience to positivism, the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of researchers is always running through it, and academic norms are also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Case studies, problem-solving guidance and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reviews improve in both directions. Is our country language character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futur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aspect.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10YJC74007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德金!100083;二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文章的定量分析———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二十周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2 许嘉璐;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对语言文字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的期望[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1期
3 刘艳春;从《语言文字应用》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2期
4 陈章太;谢俊英;;语言文字工作稳步发展的60年[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4期
5 刘艳春;;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02期
6 禹永平;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广阔天地[J];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01期
7 王宁;语言文字应用的广阔天地──贺《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五周年[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4期
8 卫志强,何元建;跨学科时代的语言学研究──从《语言文字应用》看近年语言学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4期
9 萧国政,,李向农,汪国胜;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开拓与进取──评《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五周年[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4期
10 朱峰,陈佩弦,王慧,熊红丽;继承 超越 反思 重建──《语言文字应用》语言观讨论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凤国;;论罗马数字的规范化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叶竹钧;汪磊;王梅;;对广州服务类职业口语现状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朱志平;;21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展望——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研讨会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志银;;应用语言学热点及前沿问题探究[J];才智;2010年02期
5 古丽拜克热木·托尔逊;马新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及双语师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6 王颖;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使用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王海静;;俗语语料库与语典编纂相关问题的思考[J];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8 张剑;论用HNC理论进行中文信息处理与知识处理[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殷群;导游体态语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张天敏;俄汉外来语借词方式的异同[J];俄罗斯文艺;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魏芳;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中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斯·劳格劳;现代蒙古语依存句法自动分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强军;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信息技术领域新术语自动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何婷婷;语料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达胡白乙拉;蒙古语基本动词短语自动识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梅;小学生汉字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士峰;少发性新词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伟;宿城村外出务工人员语言状况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毛婧雅;“还、再、又、也”重复义的比较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包萨仁图雅;蒙古语简单句句法结构树库的建设[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王锦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配价与意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王成志;文字交际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璐;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分析与建议(2001年-2010年)[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周山山;多孔纳米氧化锌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石珠;关于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语言与文化背景调查研究方法述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张雪梅;应用语言学研究之实验与准实验方法探析[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4 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3期
5 龙涛,贾德民,向德全;广告语言研究的范畴与方法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7 李荣宝,彭聃龄,丁国盛,徐世勇;双侧前额皮层的语言功能——用近红外技术研究语言功能的初步实验[J];心理科学;2000年05期
8 于根元;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J];语文建设;1995年09期
9 朱一之;谈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从《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工作中看到和想到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4期
10 赵金铭;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平;;重构翻译研究的认知图景 开创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胡壮麟;;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记第三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J];中国外语;2007年03期
3 谢忠明;陈莉萍;;社会建构语言理论对语言研究的影响[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4 吴瑾;;词汇知识深度研究方法初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5 马文利;;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朱徽;;译学伪书的警示[J];上海翻译;2007年01期
7 冯丽萍;肖青;;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研究中语料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以韩国学生汉语主谓谓语句习得为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8 陈向京;;新世纪初(2000-2004)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态势[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张杏;;词典使用研究中的调查方法综述[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喻述君;;关于古文字研究中的“另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万云;;胡裕树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钟玖英;;一部独具特色的修辞学学著作——评王希杰《汉语修辞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思考——第五届国际对比语言学大会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范玉柱;;继往开来又一春——读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炳昌;;关于作家语言风格研究方法的思索[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6 钟志平;;辩证思维 多元交叉——简论王希杰的辞格研究方法[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厹笾
本文编号:1505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0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