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隐喻能力研究30年: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2-22 15:50

  本文关键词: 隐喻能力 语言能力 个体差异 影响因素 语言水平 出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能力重新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研究并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从隐喻能力的定义、分项研究、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以及其与语言水平的关系5个方面对30年来国内外隐喻能力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指出:1)隐喻能力定义模糊,阻碍了对其本质的认识;2)研究者把对"隐喻性语言表达式"的理解等同于对表达式中"隐喻"的理解,从而扩大了隐喻能力的范围,有关研究中提出的"课堂教学能提高隐喻能力"的结论值得怀疑。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metaphor is the ability to cause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but the research did not get a breakthrough. This paper from the definition, the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of the respective stud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facto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language level of the 5 aspects of the 30 years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views the ability of metaphor 1), and points out that metaphor ability is vague, hindered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essence; 2) the researchers put on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understanding equivalent to the expression "metaphor" understanding, thus expanding the scope of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the study puts forward "classroom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metaphor the conclusion is questionable."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大中小学生认知隐喻能力发展研究”(12BYY049) 北京市人才强教中青年骨干项目“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念效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PHR201108062) 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英语专业大学生隐喻能力实证研究”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2 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3 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再论隐喻能力的定义[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4 苏远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教学条件下隐喻能力的发展——隐喻生涯假说阐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5 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中美大学生隐喻理解能力比较研究[J];外语界;2012年01期

6 魏耀章;;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隐喻理解的影响[J];外语界;2012年01期

7 李毅;;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8 石磊;刘振前;;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春;;标题中的隐喻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贾玉娟;;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3 祁金善;;隐喻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赵茜;余金燕;;英语专业学习者接受式隐喻能力与阅读水平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胡澎;;认知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中的探讨[J];才智;2009年31期

6 刘婷婷;祖大庆;;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语法隐喻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1年05期

7 沈丽君;;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珍;;认知隐喻观照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建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琰;;构式习得过程中隐喻能力和转喻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范洪涛;郭晨;;隐喻能力与英语专业教学[J];成才之路;2009年3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江静;隐喻化中的源语概念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4 葛红;宇文所安唐诗史方法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石磊;中国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狄伟进;认知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英语阅读水平与隐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媛媛;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婧婧;经济危机背景下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莎莎;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秋雯;隐喻能力培养与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丽君;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与英语阅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聂哲;显性概念隐喻教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娜娜;[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姜亚军;张辉;;国外隐喻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3 姜孟;;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4 任虹;对第二语言常规隐喻的心理反应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杨伟国;信息思维与教学改革──对母语教育、右脑革命与幼婴教育的哲学思考[J];汉字文化;2001年03期

6 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7 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施光;辛斌;;语言·思维·认知——再论沃尔夫假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张炼强;;语言和言语活动的认知思维理据——兼论认知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耀章;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和生成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南南;;隐喻的认知机制及隐喻能力发展的探析[J];理论界;2006年11期

2 熊锟;;论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张亚冰;;隐喻认知对一词多义的阐释[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徐琼;孟亚娟;;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5 杜雪娟;;隐喻认知与词义演变[J];文教资料;2009年24期

6 李贵垓;;浅析隐喻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0期

7 姜亚军;张辉;;国外隐喻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8 李红月;;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隐喻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9 刘志忠;周庭芳;张超;;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双语教学效果分析——以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10 郭先英;;隐喻能力与语言习得关系探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健;陈萍;;试论汉语语感教学与教材创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毓琴;李竞业;;文化底蕴与语言能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李可;;语言能力:再论合格科技译者的首要素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黄淑芬;;论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韩莲娜;;做中学——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双语科技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王立;;语言的实用价值与家长的语言期望[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越石;优美的中文,,开放的栖居之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教育部语信司;扬州举办“语言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论坛[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嘉琦;家庭对孩子学中文的作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本报观察员 王小舒;文章“被阅读”,思维可不能被框住[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李学江;外语、安全与反恐[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于建坤;21世纪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李葆嘉: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袁钟瑞;追求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本报评论记者 陈健;多一点“南腔北调”的语言能力[N];嘉兴日报;2009年

10 邵敬敏;小孩子是怎么学说话的?[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3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苏伟;本科阶段口译能力发展途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孙序;交替传译信息处理过程中语言能力与口译能力的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汉卫;华语阅读测试论[D];暨南大学;2008年

9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思莲;隐喻与二语语言文化习得[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可灵;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语言能力、行为和态度及其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安梅;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男女学生区别对待的言语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彭毅;文本的解构与建构—从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中文译本看译者主体性[D];湘潭大学;2007年

6 郭庆;四川来京务工经商人员语言态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高韶宁;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炎;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志军;隐喻与隐喻能力[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易叔儒;英汉儿童隐喻能力发展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4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24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