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方言语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18:05

  本文关键词: 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 方言语法 对比描写 出处:《山东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前关于方言语法的著作、论文颇丰,但与语音、词汇方面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整体性、区域性语法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采用描写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区域性的人文、地理因素,对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方言语法进行整体研究。本文选取了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的济南、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邹平、章丘、高青、滨州、阳信、惠民、商河、济阳、历城、临邑、齐河、禹城、长清19个县市作为方言代表点,根据提前制定好的《山东方言语法调查提纲》进行了实地调查。笔者在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借鉴目前现代汉语语法及方言语法的研究成果,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和共时、历时比较的方法,对本区方言中较有代表性的实词、虚词和能性意义、处置意义、被动意义、比较意义的表达形式以及特殊句式进行了描写与阐释。本文不仅对选取的19个方言点进行了各自的描写,还将19个方言点的异同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有选择地与明清山东方言进行历时比较,同时与周边方言以及普通话进行了形式上和意义功能上的简单对比,确保在有限的篇幅内不仅能较为全面描写本区方言,还能凸显出本区方言语法的独特之处。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介绍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语音概况、语法研究现状及意义、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实词”。研究了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方言中的名词、动词、代词三类实词。负极意义的名词的使用普遍、形式多样,多用来指称有某种缺陷的人。在词根前加“老”、“二”或后附“子”、“家”、“头”、“厮”、“汉”、“巴”、“巴子”等词缀语素是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方言名词负极意义的常用表示方法,各种形式在指称范围和用法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V巴/哒/查/拉/悠/么”多种动词情貌表示形式丰富表达着反复貌、随意貌和短时貌;VV式状态动词(如“眯眯”),能形象地表现动作的某种状态。指示代词“乜”的使用使得语言表达中指代更为细致确切。 第三章“虚词”。探讨了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方言中的介词和助词。目的助词“的”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表目的性。“从”可以出现在时间或方位、处所词语前来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常用来做状语,也可以与后面的处所词构成动宾短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在”。后置助词“可”生要有强调时间、强调条件、强调语气等三种用法,对应普通话,相当于“……时候”、“……以后”、“如果……的话”等多种含义,形式简洁,丰富了本区方言的语法表达形式。 第四章“能性意义的表达”。山东中北部黄河沿岸方言中的能性意义主要是通过能性补语来实现的。有“能V”、“V得”、“V得C”、“VC了、“V了”多种形式。 第五章“处置意义、被动意义的表达”。处置意义的表达主要有“把”字句、“给”字句、“V+O+趋向补语/处所补语”三种形式。被动意义的表达主要有“让/叫/给/着”四种被动标记,其中“叫、给”在明清山东方言中已有使用,但发展到现在使用频率与使用特点已经发生了细微变化。 第六章“比较意义的表达”。主要包括差比意义的表达、平比意义的表达、递比意义的表达二种类型。较有代表性的表达格式有“N1+VP+起/的+N2”、“N1+不跟/不赶/+N2+VP”、“一‘+量词+VP起/的+一+量词”等。 第七章“特殊句型”。简单介绍了反复问句和紧缩句。"VP-neg"类型反复问句有已然体和未然体之分,区别主要在于否定副词,未然体的是“VP不”,己然体的是“VP没”。紧缩句简洁爽快、言简意赅、口语化,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含义,还能形象表达着说话者的情绪、情感,本区常用紧缩句格式有:“VV+不VA”式、“能愿(或表心理)动词+V+不V”式、“能愿(或表心理)动词VV吧”式。 第八章“结语”。这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简单归纳总结了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方言语法的特点,指出整个山东中北部黄河流域的方言语法现象内部一致性较强,其特点与区域外其他山东中西部方言关联性强;其内部差异在地域上主要表现为近海地区与远海地区的差异,黄河对这一区域方言特点的形J戊和发展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立静;济南话的虚词“可”[J];东岳论丛;1994年05期

2 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山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4期

3 罗福腾;山东方言里的反复问句[J];方言;1996年03期

4 冯春田;《醒世姻缘传》与现代山东方言的“可不”类句式[J];古汉语研究;2002年02期

5 刘敏;;德州方言中的后缀“巴”[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3期

6 王素平;;山东方言[VP-neg]式反复问句的类型学意义[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孟庆泰;山东淄博方言的重叠式[J];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3年01期

8 赵学玲;;山东章丘方言的疑问句及疑问语气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钱曾怡;济南方言词缀研究[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罗磊;;济南方言词法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敏;陵县方言语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虹;商河方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丽丽;高密方言比较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毕丽华;山东淄博王村镇方言疑问句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陆雯雯;济南方言的代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纪慧慧;新泰方言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夏春艳;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如永;新泰方言语法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1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31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