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和、与、同、跟”使用分布考察
本文关键词: “和、与、同、跟” 用法 分布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对"和、与、同、跟"的用法分布进行共时和历时考察。考察发现,"和"作连词使用占绝对优势,"与"作介词、作连词使用在频次上的差异不明显;"同"有多种用法,以作介词使用为主;"跟"作介词使用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时间维度上,"和"的使用相对稳定,"与、同、跟"相对活跃,内部不同用法呈现不同的转化趋势。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study on the usage distribution of "he, and, same, follow". It is found that "he" is the preposition, and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is not obviously different in frequency, and there are many uses of "same". In the time dimension, the use of "he"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with, with, with" is relatively active, with different internal usage showing a different trend of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项目(PMFZX100405)资助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7期
2 刘耀武;论索绪尔共时态的时间性[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7年03期
3 周玉琨,曲娟;试谈同义词的系统性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项科旭;;汉字性质的共时和历时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袁从润;;安徽芜湖方言中“各吃了”语法化的共时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朱新军;舒莹莹;;“本来”的语法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2期
7 罗思明;徐海;王文斌;;当代词汇化研究综合考察[J];现代外语;2007年04期
8 朱新军;;“本来”的语法化[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孙宏吉;;古今字略论——兼谈古汉语文字教学[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刁晏斌;;汉语史研究中的现代汉语视角——以《汉语语法化的进程》一书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盖兴之;丁志磊;;彝缅语量词的共时分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马彪;;“做”与“作”的使用与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作机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志明;;谈战国文字异体关系的认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唐健雄;;满城话连读变调的层次[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齐明敏;;回族话中的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汉化形式的考察[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丽;汉语称谓研究十年[N];光明日报;2005年
2 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刁晏斌;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新世纪汉语史发展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林华东;闽南方言的流播与闽台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艾童;中国语言和希伯来语有浓厚的血脉联系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 田建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 第16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举办[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胜寒;从“斑鸠的故事”说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许家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语料库语言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本体论:语言学方法论背后的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志丛;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使用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东辉;加克“语言转化”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培新;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五种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9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翠翠;“别提”的词汇语法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慧;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与词共存现象及词组词汇化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马铁军;《西游记》介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5 庄素真;一组专用动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李雨梅;湖南湘乡仁厚方言的语气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红佳;当代流行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占升平;湖南省常宁市方言处置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伍莹;祁阳方言语气副词“连”及其相关结构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加蕾;“V起来”的小句语法化过程[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5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35033.html